15例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9年第4期第15卷 调查防制
作者:王龙海 李兴章 卞红益
单位:姜堰市卫生防疫站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养犬防盗和宠物热升温,使广大城乡犬密度急剧上升,家犬伤人事件和人被咬伤而患狂犬病者屡有发生。为探讨我市狂犬病流行特点和发病因素及防制对策,进一步做好狂犬病防制工作,现将我市1989—1996年15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1 流行特征
1.1 发病率 1989~1996年全市共发生狂犬病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8/10万,各年度发病率以1990年最高为0.66/10万,其次为1991年为0.28/10万,1994年最低为0,余均为0.09/10万。病死率为100%。
1.2 时间分布 全年各季度均有发生,1~4季度分别占26.7%、40.0%、20.0%和13.3%,以二季度发病较高。
1.3 地区分布 15例患者呈散发,分布于12个乡镇,占全市38个乡镇的31.6%,发病最多的乡镇为王石,张沐、罡杨均为2例,余9个乡镇均为1例。
1.4 人群分布 男性11例,占73.3%,女性4例占26.7%,以男性发病为高。发病年龄最小为5岁,最大为80岁,其中5~10岁儿童为4例占26.7%;15~30岁青壮年3例,占20.0%;40~55岁中年5例,占33.3%;65岁以上老年3例,占20%;以儿童及青中年人发病为高,占80%。职业以农民发病较多为10例,占66.7%,其次为牧童2例,占13.3%,中学生、小学生及幼托儿童各1例,各占6.7%。
2 临床表现
15例患者于发病开始时多有伤口局部麻木及蚁走感,发病时发热38.5~39.5℃,精神恍惚烦躁不安,流诞及较典型的“怕水,怕风,怕光”三恐症,病程5~9天,死于呼吸衰竭。15例均为临床诊断。
3 发病因素与潜伏期
3.1 感染方式 15例患者中有14例系家犬咬伤而感染发病,1例为猫咬伤而感染发病。
3.2 伤口处理、免疫接种与发病关系 15例患者中6例(占40.0%),于咬伤后进行了一般性伤口处理,即数小时内对咬伤局部用碘酒酒精消毒;9例占60.0%,未作伤口消毒处理。15例中没有1例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6例(占40%)于咬伤后24小时内用狂犬疫苗注射,但因这6例患者均系头面部被狂犬咬伤头皮,鼻部及口腔粘膜等,均于伤后23天内发病死亡,狂犬疫苗未能全程注射。
3.3 潜伏期与咬伤部位的关系 15例患者潜伏期最短为17天,最长为450天,潜伏期在6个月内的占66.7%,一年以上的占6.7%,咬伤头面部平均潜伏期为19天,上肢为112天,下肢为195天。
4 讨论与分析
4.1 传染源 我市发生的15例狂犬病中14例均由犬咬伤发病,其中13例由本市犬咬伤感染发病,1例由常州市郊区犬咬伤感染发病,1例由本市猫咬伤感染发病,表明我市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即狂犬病传染源不仅有犬而且猫也是狂犬病的传染源。另外,我市还多次发现狂犬病牛,由于及时将疫情扑灭,未引起人群感染发病。因此犬猫牛等均为本市狂犬病传染源,应引起重视,加强犬猫及牛等监测和防范措施[1]。
4.2 死因分析 15例狂犬病例中,8例患者自认为“健康”家犬所致伤,无关紧要,而忽视了对犬伤后的伤口处理和预防接种,这是造成发病死亡的重要因素。有1例患者系乡村医生兼兽医,在给1只病猫注射药物时被咬伤手部,对伤口未作处理,亦未接种狂犬疫苗,于105天后发病而死亡。6例由于狂犬咬伤头面部,尽管作了一般伤口消毒处理,注射狂犬疫苗,但因未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均于咬伤后23天内发病死亡。因此要使广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而且要使广大群众知道不仅是狂犬、狂猫,即使是“健康”犬及猫、牛等温血动物咬伤后均要早期作伤口消毒处理[1],并及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及疫苗,这是防制犬猫等咬伤后发病的重要措施。
4.3 防制对策 防制狂犬病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加强犬猫等管理,尤其要落实犬猫类的“管、免、灭”防制措施,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和广大群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尤其是被外观正常的犬、猫等咬伤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能早期正确的处理伤口可减少狂犬病发病率50%以上[2]。同时进行预防接种,对于头面部、颈部、胸腹部及上肢咬伤及严重咬伤、多处咬伤等应于24小时内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局部浸润注射,隔日再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狂犬疫苗必须注意要及时足量全程,才能有效地防止发病。严重咬伤者于全程5针疫苗注射后的第10天和20天再各注射1支疫苗,于注射最后1支后的1个月,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抗狂犬病抗体,对于阴性者即免疫萤光抗体IgG滴度小于1∶5者再加强两针,一个月后再查血清抗体,直至抗体IgG滴度达1∶5或以上。自1993年以来,由于我市落实了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使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近年来社会养犬猫等密度急剧上升,狂犬病的防制工作还存在不少隐患,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及全社会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魏承毓等主编.实用流行病学,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迮文远等编.计划免疫,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