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介素2受体α链单抗及AK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年第6卷第3期
孙倍成 刘根寿 王学浩 邢春根 刘庆宏
摘 要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过继免疫治疗肝癌方法。方法 将肝癌细胞株(H22)接种于近交系BALB/c小鼠皮下,制成荷瘤小鼠模型,用IL-2/AK细胞/抗白介素2受体α链单抗(aIL-2Rα MAb)治疗,以发现其抗肿瘤作用。结果 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NK活性无明显变化,LAK和CTL活性及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在联合治疗组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肝癌皮下结节在联合治疗组明显受到抑制,肿瘤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IL-2,aIL-2Rα MAb及AK细胞联合治疗有非常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肝肿瘤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活化杀伤细胞 单克隆抗体
研究表明,肝癌病人sIL-2R浓度增高,细胞毒T细胞(CTL)活性下降,这为肝癌的过继免疫治疗带来了严重障碍。早期过继免疫治疗采用IL-2,但因其作用部位局限,半衰期短,副作用大,限制了其使用。1985年Rosenberg等〔1〕提出用IL-2/LAK治疗肿瘤,提高了疗效,但对肝癌的治疗效果较差。作者旨在探讨一种新的联合免疫治疗肿瘤的途径,研究经丝裂霉素C灭活的小鼠肝癌细胞H22与IL-2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同刺激培养后激活的杀伤细胞(AK细胞)、抗IL-2Rα链单抗及IL-2联合应用对肝癌的治疗作用。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主要试剂:丝裂霉素C购自Kayowa Hakko Kogyo公司;aIL-2Rα mAb购自北京邦定医学公司;rIL-2购自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3H]TdR购自上海原子能研究所。
2.动物及细胞株:BALB/c近交系小鼠,雄性,8~10周龄,18~20 g,购自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由中科院药物研究所提供。
二、方法
1.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分组:取体内传代的H22细胞d 5~d 7的BALB/c小鼠,抽取癌性腹水,用Hanks液洗两遍,调整细胞浓度至1×106/ml,给每只BALB/c小鼠左股部皮下接种0.1 ml,当皮下长出肿瘤结节达2 mm时,将荷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不同治疗并观察疗效。A组:Hanks液组。腹腔内注射Hanks液,0.2 ml,每日3次,共3 d。B组:IL-2+AK细胞组。IL-2,腹腔注射,2!000 u每日3次,共3 d,d 1腹腔注射AK细胞(5×108/ml)0.2 ml。C组:IL-2+aIL-2Rα MAb组。IL-2腹腔注射2!000U/次,每日3次,aIL-2R α MAb,200 μg/kg,尾静脉注射0.1 ml每日一次,共3 d。D组:在C组基础上d 1腹腔注射AK细胞,0.2 ml(5×108/ml)。上述治疗每周一次,连续两周,于荷瘤后d15随机杀死各组一半小鼠,并检测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余一半小鼠留作观察肿瘤大小及生存期。观察肿瘤大小时每周用角规测定生长肿瘤平均直径(mm)一次,以a+b/2代表平均直径,a,b分别代表肿瘤的长和宽。
2.小鼠淋巴细胞的制备:无菌取出小鼠脾脏于平皿中,用10 ml圆底试管研磨,经40目不锈钢网及100目尼龙网过滤,用RPMI-1640配成2×106/ml脾淋巴细胞悬液待用。
3.AK细胞制备参照文献〔2〕。
4.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参照文献〔3〕,采用[3H]TdR掺入法。用刺激指数(SI)表示,计算公式如下:SI=试验瓶CPM/对照CPM。
5.NK,LAK及CTL活性检测:检测NK活性采用[3H]TdR4 h释放法〔4〕,靶细胞为K562细胞。检测LAK及CTL活性用[3H]TdR18 h释放法,靶细胞分别为P815细胞及H22细胞〔5〕。结果表示按下式计算:NK(LAK或CTL活性)(%)=(1-实验组CPM均值/自然释放对照组CPM均值)×100。
6.统计学分析: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及方差分析。
结 果
1.实验性荷瘤小鼠经不同治疗后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性荷瘤小鼠经不同治疗后淋巴细胞转化反应(X±s)
组 别 |
鼠数 |
SI |
Hanks组(A) |
5 |
35.87± 5.02 |
IL-2+AK组(B) |
5 |
46.00± 7.96* |
IL-2+aIL-2R α MAb组(C) |
5 |
41.23± 5.90* |
IL-2+AK+aIL-2R α MAb组(D) |
5 |
61.16±6.51△ |
D与A,B,C组比较△P<0.01,A与B,C组比较*P<0.05 2.实验性荷瘤小鼠治疗后脾淋巴细胞NK,LAK及CTL活性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组NK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D组LAK活性较其他各组均有明显增高(P<0.01)。B,C组CTL活性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组CTL活性升高更加明显(P<0.01)。
表2 实验性荷瘤小鼠经治疗后脾淋巴细胞NK,LAK及CTL活性(%,X±s)
组 别 |
鼠数 |
NK活性 |
LAK活性 |
CTL活性 |
Hanks组(A) |
5 |
18.68±2.68 |
16.67±3.07 |
26.09±3.08 |
IL-2 |
5 |
20.32±3.31 |
18.16±3.97 |
32.18±4.22* |
+AK组(B) |
IL-2+aIL-2Rα MAb |
5 |
17.35±3.03 |
17.44±3.37 |
31.95±3.22* |
组(C) |
IL-2+AK+ |
5 |
21.98±4.15 |
27.15±5.57△ |
46.20±5.38△ |
aIL-2R α MAb组(D) |
D与A,B,C比较,△P<0.01;A与B,C比较,* P<0.05 3.实验性荷瘤小鼠经不同治疗后肿瘤结节生长情况。从皮下结节直径为2 mm时开始进行治疗,结果发现D组肿瘤结节起初生长缓慢,但在3周后肿瘤结节增长逐渐加速。A组肿瘤结节生长迅速,局部出现坏死和溃疡,小鼠均于3~4周死亡。B,C组肿瘤结节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见图1。
图1 实验性荷瘤小鼠经Hanks液,IL-2+AK,IL-2+
aIL-2R α MAb及IL-2+AK+aIL-2R α MAb治疗后皮下肿瘤结节生长抑制情况
4.实验性荷瘤小鼠经不同治疗后存活期。经治疗后存活期分别为:A组(23.0±2.57) d;B组(33.4±2.84) d;C组(31.3±3.25) d;D组(52.1±6.67) d。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讨 论
1.aIL-2R α MAb治疗肿瘤机理。IL-2R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即α链和β链。根据与IL-2结合的亲和力不同,IL-2R可分为低亲和力受体(P55分子,Tac抗原,IL-2Rα),中亲和力受体(P75分子,IL-2Rβ)和高亲和力受体〔6〕。高亲和力受体是由P55和P75分子结合形成。只有IL-2与高亲和力受体相互作用后才能引起细胞增殖效应。IL-2与低亲和力受体结合后不能产生细胞的内在化过程。Rosenberg等〔7〕认为IL-2对T细胞活化有双向调节作用。即IL-2与高亲和力IL-2受体结合后使T细胞活化,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γ,IL-4等,同时活化Tac基因,表达更多P55分子,与IL-2结合后不能使T细胞活化,从而趋向静止。故aIL-2Rα MAb抗肿瘤的机理可能是参与IL-2对T细胞活化的双向调节作用,消耗过多的P55分子,使T细胞趋向活化。
2.AK细胞+IL-2治疗肿瘤的机理。肿瘤局部不能产生IL-2R,故不能排斥肿瘤,AK细胞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刺激物,进入腹腔后作为一种抗原,刺激T细胞表达IL-2R,使之与IL-2作用〔8〕,腹腔内注射IL-2后可诱导功能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增殖,并迁移到肿瘤生长部位,发挥杀伤肿瘤效应。
肿瘤机体CTL前体细胞不能成熟,在腹腔注射灭活的肿瘤细胞后,可使这种前体细胞大量在腹腔内聚集,当腹腔注射IL-2后使CTL前体细胞成熟,变成效应CTL细胞,从而迁移到肿瘤部位杀伤肿瘤〔9〕。该研究结果中提示CTL活性在治疗组明显增强,也支持这点。
本研究用IL-2R,AK细胞及aIL-2R α MAb联合治疗,可能是产生了协同杀伤肿瘤作用,一方面产生大量CTL细胞,一方面使Tc细胞持续活化,产生细胞因子,从而杀伤肿瘤。
作者单位:孙倍成(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王学浩(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刘根寿(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
邢春根(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
刘庆宏(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sA, Lotze MT, Muul LM, et al. Observation on the systematic administration of autologous 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 and recombinant interleukin-2 to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ncer. N Engl J Med, 1985, 313: 1485-1492.
2,王建莉,曹雪涛,孔宪涛,等.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α型干扰素基因疗法与过继免疫化疗联合治疗人肝癌的实验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6,17:266-269.
3,李其英,徐勉忠,孔祥云,主编.实用临床医学检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628.
4,黄晋生,刘为纹,袁爱力,等.用3H-TdR 4小时释放法检测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2,14:283-284.
5,曹雪涛,主编.白细胞介素-2的基础与临床.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84-185.
6,Waldmann TA. The multi-subunit interleukin-2 receptor. Ann Rev Biochem,1989, 58:875-910.
7,Rosenberg SA, Lotze MT, Mule JJ, et al. New approach to the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using interleukin-2. Ann Intern Med, 1988, 108:853-864.
8,Tanida S, Uchida H, Taniguchi K, et al. Marked reduction of subcutaneous tumor growth by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 with a cell accumulator, proteose peptone, in mice. Cancer Res,1989, 49:284-288.
9,Harada M, Matsuzaki G, Shinomiya Y, et al. Generation of tumor-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in vivo by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inactivated tumor cell and recombinant interleukin-2.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1994, 38:33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