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男性乳腺癌19例诊治体会

男性乳腺癌19例诊治体会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0年第3期第7卷 临床经验交流

作者:胡锐 龙启明 杨金巧 姚先莹

单位:胡锐(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成都 610041);龙启明(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成都 610041);杨金巧(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成都 610041);姚先莹(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男性乳腺癌;诊断;治疗;预后

  【摘要】 目的 对19例男性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选择我院1973年至1997年收治的1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并对其发病特点及诊治情况、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1.2%),发病年龄高,平均55岁,病程长,平均3.75年,病理类型均为浸润型。治疗均采用手术切除,加术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结论 男性乳腺癌较少见,病程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由于其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故极易被忽视或误诊。由于上述特点,要提高男性乳腺癌的存活率,早期诊断及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图分类号】 R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9424(2000)03-0182-02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ALE

  BREAST CARCINOMA (REPORT OF 19 CASES)

  男性乳腺癌较少见。我院1973年至1997年共收治乳腺癌1 560例,其中男性乳腺癌19例,占1.2%。男性乳腺癌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转归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例中年龄最小28岁,最大79岁,平均55岁; 病程2年以下者7例,2年以上者12例(其中2例病程超过10年)。肿块发生在左侧13例,以中央区为好发部位(15/19)。19例中10例肿块与皮肤有粘连或破溃; 3例伴有乳头溢血。按1988年国际TNM分期标准〔1〕,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7例,Ⅳ期3例。患侧腋窝淋巴结有癌转移者9例,无癌转移者10例。浸润性导管癌、腺癌各5例; 粘液腺癌、汗腺癌各2例; 混合癌2例(单纯与部分髓样癌各1例); 单纯癌、低分化腺癌、湿疹样癌各1例。19例中6例检测了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其中1例阳性癌细胞百分率超过90%,其余5例均在50%以下,为阴性。

  1.2 治疗

  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行经典根治术6例(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例); 改良根治术2例(Ⅰ、Ⅱ期各1例); 扩大根治术2例(Ⅱ、Ⅲ期各1例); 乳房切除术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摘除术4例(Ⅰ期1例,Ⅲ期3例); 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1例); 术后2年局部复发伴同侧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未再手术1例。术后行邻近淋巴结引流区放射治疗11例(经典根治术后4例,改良根治术后1例,乳房切除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摘除术后4例,术后复发者2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2例。19例患者术后均给予化疗,长春新碱1 mg、氟脲嘧啶500 mg及环磷酰胺400 mg静脉给药,每周1次,8至10次为一疗程。

  1.3 结果

  14例患者在2~5年内死亡(Ⅱ期4例,Ⅲ期7例,Ⅳ期3例)。5例存活时间超过5年,最长达11年。在存活的5例患者中术后均采用放疗和化疗,其中1例复发转移至肋骨,并作双侧睾丸切除术。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率

  男性乳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2〕。Borgen等〔3〕认为乳腺外伤是导致男性乳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认为男性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近年来Leach等〔4〕和Pich等〔5〕的研究表明,男性乳腺癌及其预后与C-erb-B2过度表达及DNA异常含量有关。男性乳腺癌较少见,约占1%左右。本组19例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率为同期收治女性乳腺癌的1.2%。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而同期我院收治女性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47.5岁,这与Guinee等〔6〕报道男性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高于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结论一致。

  2.2 诊断

  男性乳腺癌易被忽视,并且与男性乳腺增生症不易鉴别。因男性乳腺癌肿块多位于中央区(本组19例中15例肿块位于中央区),与乳腺增生症所致乳腺均匀性长大十分相似,常造成误诊。本组有4例(21.5%)误诊,1例在当地医院误诊为脓肿行切开引流; 另外2例被误诊为男性乳腺增生症而在当地医院反复用中药热敷以致病情发展; 还有1例在当地医院误诊为纤维腺瘤,切除后未送病理检查以致1年后复发。男性乳腺增生症多见于青年和老年,肿块质韧,边界较清楚,且乳头与皮肤很少受累; 而男性乳腺癌患者多系老年,肿块较硬,边界常不清楚,早期即可与皮肤、胸大肌粘连,并且男性乳腺癌伴有乳头溢血较多见。本组患者中有10例(52.6%)患侧皮肤及乳头有不同程度受累,乳头溢血3例(15.89%)。因此对男性乳腺出现肿块者除可通过常规体格检查、乳腺摄片外,应进一步作针吸细胞学检查或/和活体组织学检查。对伴有乳头溢血者更应高度怀疑,可通过脱落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3 治疗

  男性乳腺癌的治疗与女性乳腺癌相似,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术后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对于术式的选择,Kenneth〔7〕报道以经典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为佳。Stierer等〔8〕报道这两种术式对预后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认为改良根治术对男性乳腺癌是最好的手术方式。我们认为,当肿瘤已侵及胸肌或皮肤时,应选择经典根治术; 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及时给予同侧邻近区域淋巴结预防性放疗是有益的。本组5例存活者术后均行放疗及化疗。男性乳腺癌除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外,血行转移也较常见。本组14例死亡病例中有2例为肺转移。另据Mclachlan等〔2〕报道,男性乳腺癌激素依赖性较强,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均多于女性乳腺癌患者。故对晚期(Ⅲ~Ⅳ期),有转移或复发的男性乳腺癌且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主张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有效率可达60%~80%,比女性乳腺癌切除卵巢效果好。本组2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均存活2年以上。因本组患者19例中仅有6例作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故对男性乳腺癌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2.4 预后

  多数研究提示男性乳腺癌预后比女性乳腺癌差,Pich等〔5〕报道男性乳腺癌的5年存活率为29%,本组5年存活率为26.3%,与国外文献报道近似。

  男性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原因,可能与病程较长有关。Guinee等〔6〕报道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平均病程明显长于女性患者,在病程超过1年的乳腺癌患者中,男性占1/3,而女性仅为1/5。本组患者的病程平均为33个月,与同期我院收治女性乳腺癌患者平均18个月相比,增长15个月。病程长,肿块多数长大且出现皮肤受累,而肿块的大小和皮肤是否受累又是直接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组成活5年以上的5例中,Ⅰ期3例,Ⅱ期2例,而所有的Ⅲ、Ⅳ期患者全部在2~5年内死亡。另外,男性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肿瘤的部位有关。Guinee等〔6〕认为,男性乳腺癌存活率低的关键在于肿瘤多位于中央区,本组19例中肿瘤位于中央区者15例,占78.9%。■

  【作者简介】胡 锐(1961年-),男,成都市,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乳腺外科工作。

  参考文献

  [1]朱锡琪, 李 珠主编. 乳房外科学〔M〕. 第1版.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5∶131~135

  [2]Mclachlan SA, Erlichman C, Liu FF, et al. Male breast cancer: a 11-year review of 66 patients〔J〕. Breast Cancer Res & Treat, 1996; 40(3)∶225

  [3]Borgen PI, Wong GY, Vlamis V, et al. Current management of male breast cancer, a review of 104 cases〔J〕. Ann Surg, 1992; 215(5)∶451

  [4]Leach IH, Ellis IO, Elston CW. C-erb-B2 expression in male breast carcinoma〔J〕. J Clin Pathol, 1992; 45(4)∶924

  [5]Pich A, Margaria E, Chiusa L. Proliferative activity is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in male breast carcinoma〔J〕. Am J Pathol, 1994; 145(3)∶481

  [6]Guinee VF, Moller T, Blink JW, et al.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in males, a report of 335 cases〔J〕. Cancer, 1993; 71(1)∶154

  [7]Kenneth O. Prognostic factors of carcinoma of the male breast〔J〕. Surg Gynecol Obsteter, 1984; 159(5)∶373

  [8]Stierer M, Rosen H, Weitensfelde W, et al. Male breast cancer austrian experience〔J〕. World J Surg, 1995; 19(2)∶687

收稿日期:1999-05-18

修稿日期:1999-07-0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CyclinD<sub>1</sub>基因扩增及其蛋白表达在乳腺癌中的意义
焦点新闻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
·bcl-2反义寡核苷酸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研究
·乳腺癌中p53基因DNA水平突变与核蛋白水平突变的比较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腋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乳腺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肉瘤三例
·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回顾和展望
·CyclinD<sub>1</sub>基因扩增及其蛋白表达在乳腺癌中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