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选医生 误区待纠正
编者按:医患关系理论上是一种供求关系,而“病人选医生”这一新生事物正是这一逻辑推理的产物:既然是供求关系,经济领域中最基本的价值规律在这一关系中就理应适用。但是,医患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供求关系,用经济领域中的价值规律对医患关系这一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进行简单的生搬硬套,势必出现种种误区和盲区。然而,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病人选医生”毕竟是一种崭新的思路和积极的解决办法,只是个别地区或医院显得过于粗放和简约。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成长过程,“病人选医生”也一样。下一步该做的当然不能将这一新生事物一棍子打死,而是不断修订、细化、完善,以理顺医患关系,并使医患双方都感到满意。
目前,有些医院实施了病人选择医生的措施,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机制,它对医疗市场环境的改善必将产生许多深刻而积极的影响。但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这一新制度的成长也会遇到阻力,甚至还存在一些误区和盲区。
误区之一:病人都会选医生
盲区:专科设置不全,专家介绍不全面——此误区针对医院而言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越来越高,再加上70%的亚健康人群,可以预见将来就医的并不一定都是具有明显疾病症状的患者。一部分人会因身体不适但又说不准到底哪儿不舒服前去就医。他们该选择哪些医生呢?医院是否有这样的医生可供选择?那些缺乏医学知识的农村患者,他们究竟有多大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医生?会不会选错专科?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医院所应想到的。不要误以为病人都会选择医生,单纯地将一些专家的专业特长张贴出来就完事。
误区之二:越老医术越高明
盲区:不重视对年轻医生的宣传——此误区针对病人而言
越老的教授病人越多已是目前不争的事实。在实行病人选择医生这一新制度之后,这种局面会恶性蔓延下去,导致一边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却门可罗雀。诚然,老教授在临床经验、服务态度、耐心程度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教授业已普遍年轻化,他们对医学知识的钻研可以弥补经验的不足。因此,医院务必在宣传年轻医生上下功夫,改变人们心中固有的思维习惯。
误区之三:小病大作问题重
盲区:限制选择规定不健全——此误区主要针对住院病人而言
既然给予病人选择医生的权力,人们没理由不选最好的。问题是一个小小的阑尾切除手术或肺部感染的治疗也需大专家吗?如果是这样,会不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畸形发展?平均住院日的时间会不会拉得很长?对此,医院能否自行制定可让选择医生的病种,制定一些限制选择的规定呢?
误区之四:竞争之下难协调
盲区:监督与协调机制缺乏——此误区针对医生而言
病人选择医生制度无疑加大了医生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发展前途和经济收入。那么这种竞争会不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淡漠?会不会产生工作上的不协调,甚至出现恶性竞争?也就是说为了个人利益,医生会不会想方设法让患者选择自己?病人需要会诊该怎么办?需要多科协作手术又该怎么办?如果仅从软的思想教育入手,恐怕难以收拾残局。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需来点硬性规定才行。《健康时报》
200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