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9年第3期第22卷 论著摘要
作者:谢家政 王安潮
单位:241001 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成弋矶山医院呼吸内科;蚌埠医学院呼吸内科(王安潮)
对象与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附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初治肺结核有痰患者102例,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45(16~80)岁,所有病例均行PPD试验。对以上病例痰液标本行下列检测:(1)经典抗酸染色(ZN法)。(2)改良抗酸染色(IK法),其操作及判断标准按文献[1]。(3)聚合酶链反应(PCR)。(4)结核分支杆菌及其L型培养,采用蚌埠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自己研制的结核分支杆菌液体培养基(代号92-378)及L型液体培养基(代号92-3TBL),按种培养1~2周后吸取沉淀物作涂片,行IK法染色镜检。
结果 102例疾标本各种检测方法结果见表1。
表1 102例肺结核疾标本检测结果
方法 |
结核分支
杆菌阳性
(%) |
L型阳性
(%) |
两者同时
阳性(%) |
IN法 |
31(30.4) |
5(4.9) |
3(2.9) |
IK法 |
40(39.2) |
35(34.3)△ |
18(17.6) |
PCR法 |
81(79.4) |
41(40.2)△ |
20(19.6) |
培养法 |
78(76.5) |
63(61.8)△△ |
40(39.2) |
注:χ2检验:与IK法及ZN法比较P<0.005;△与IN法比较P<0.005;
△△与PCR法及IK法比较P<0.05
以培养法为标准,在38例(78-40)仅结核分支杆菌阳性患者中,PPD阳性30例(79%),强阳性20例(53%);在23例(63-40)仅L型阳性病例中,PPD阳性11例(48%),强阳性6例(26%)。以上两组PPD阳性率及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5及P<0.05)。
讨论 由于抗结核药物、机体免疫等作用,结核分支杆菌胞壁部分或完全缺失而变异为L型。其生物学特性与原菌有明显差异,使许多常规检测方法不能检出,在一定条件下,L型又可回复为原菌,而致结核复发。本组检测结果表明:IK法支L型检出率比ZN法高,这是由于IK法延长染色时间达24小时;PCR法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检出率与培养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且PCR法具有快速之特点,但对L型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培养法(P<0.005),这可能是L型胞壁有关。故临床结核标本应大力提倡IK法、培养法检测,以提高L型检出率。L型由于胞壁中的脂质减少或消失,所以迟以性变态反应及趋化作用减弱。本组仅L型阳性组中,PPD反应明显减弱,临床上应于注意。另外L型抗原减弱,能逃避机体免疫功能的攻击,常导致化疗的失败,故对L型的治疗尽量使用能渗入胞内的药物,避免使用作用于胞壁的药物,并适当延长化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世馥,姚敏,洪先知,等.抗酸菌L型感染病理和临床误诊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159-160.
2 黄谷良,林特夫,郭秉兰,等编著.细菌L型与疾病.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40-41.
(收稿:1998-07-31 修回:199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