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第十七节 皮肤科疾病

足臭

足(脚)臭是指足底和趾间发生的臭味。引起的原因,常是足部的某些疾病,如溃烂感染或溃疡等,或是有些人足部出汗多而不注意清洁卫生,使汗液及蛋白质的皮屑与皮肤的温度构成了微生物(特别是厌氧菌)孳生、繁殖和腐败的适宜条件,加上汗液中的尿酸和乳酸等有机物分解,结果导致恶臭。常穿胶鞋、尼龙袜等透气性差的鞋、袜而又不常洗脚者,更会助长其臭味。

足臭虽不是什么大病,甚至不作为一种疾病看待,但常影响家庭和谐或集体生活,有的人在看电彩、电视时把鞋子脱掉,阵阵臭味使人难以忍受,这样既不雅观,也不卫生,而且常因此而不受家庭、同学和同事的欢迎,甚至影响家庭和谐和同事间的感情,不能看作是一件小事。

足臭者应根据引起足臭的不同原因给以相应的处理,对于因病出现的脚臭,只要将溃疡、感染等原发病治愈,然后注意清洁卫生,每天洗足,足臭就会很快消失。足汗多的人应经常换洗鞋袜,每晚临睡前用湿热水把脚洗干净,保持鞋袜和足的局部清洁。洗鞋袜时在温水中稍放些盐,浸泡15分钟左右,再用肥皂洗净,臭味就可大部消除。若在洗脚水中放些盐也有除臭作用。用3%明矾水洗脚尚可减轻足汗。洗脚后应涂上5%~10%福尔马林溶液、25%氯化铝溶液等止汗药水。只要每天坚持使用,足汗就会明显减少,足臭也会逐渐减轻或消除。在鞋内垫用棉制的具有防臭、防菌和抗癣等多功能药物鞋垫,最好有两双鞋垫经常洗换;平时宜穿吸汗性强的布鞋和线袜;不穿或少穿胶鞋和尼龙袜;中午或晚上休息时换穿拖鞋,也可减轻足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