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指导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08-0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患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现代医学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多以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后期调理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优势。本文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普通人群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
 
1 古代医家对疫病的认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1]。由于疫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死亡率较高,我国古代对疫病非常重视。自西汉起,我国开始详细记载疫病的发病次数和特点;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多种疫病,首次提出青蒿可治疗疟疾;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明疫病预防的重要性,“须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瘟疫治疗三法“宜补,宜散,宜降”;明·吴又可在《瘟疫论》中创立“戾气”病因学说,即瘟疫之病乃戾气所致,自口鼻而入,并提出有自然环境感染和接触感染两种传播途径。
 
2 治未病思想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阐述了不染疫病的重要因素,“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并提出治未病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思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预防医学思想,后世许多医家也提出了“防”重于“治”的理论,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是对治未病思想的赞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并发症较多,甚则危及生命,所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3 摄生防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性为湿毒,病位在脾肺[1]。《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预防应注意健脾养肺,充盈正气,以防湿毒侵袭。《管子》云:“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应遵循中医治未病思想,顺应天时摄生防病,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1 饮食有节,营养均衡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代起就十分讲究。《黄帝内经》云:“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饮食要有节制,三餐规律,不要过饥或过饱。《素问·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强调饮食应注重合理搭配,达到补益精气的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在肺脾,饮食上可多食用养肺健脾的食物。李时珍主张五脏养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大量药食同源的食材和养生内容,如健脾应多食山药、橘、莲藕、大枣、猪肚、鲫鱼等,养肺应食葱,润肺应食梨[2]。值得注意的是,日常饮食也要注意少食油腻食物和甜食,否则易造成湿邪困脾,脾胃运化失调,脾胃病则百病生。
 
3.2 起居有常,顺应天时
作息和日常生活要有一定规律,《黄帝内经》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即将天地与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而生活。人体的气血阴阳受自然和气候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周期性变化,所以起居习惯应符合人体的生命节律[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阐述了四季养生之法则,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次疫情正值春节前后,乍暖还寒,早春万物复苏,阳气开始生发,人应“夜卧早起”,衣着宽松,适当在室外进行舒缓活动,以养护阳气。肝气通于春,此时还要注意养肝护肝,切不可动怒或忧郁,避免肝气不疏。此外,还可用子午觉养生法[4],每晚23:00前入睡,子时(23:00—1:00)是足少阳胆经当令之际,《脉经》云:“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子时睡眠充足有利于肝胆疏泄。而午时为一天中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休息可以助养阳气。
 
3.3 形劳不倦,适当锻炼
过度劳累有损健康,故《黄帝内经》提倡“不妄作劳”,而过度放松同样会耗伤气血。疫情期间,大部分人群居家不能外出,势必会久卧久坐,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也大大增加。《素问·宣明五气》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长时间的静止状态不利于气血运行,所以居家期间也要进行一定的身体锻炼。导引功法作为我国传统的养生术,在此次疫情期间被广泛推广。导引功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其以呼吸和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养身调神,动静结合,形神兼修。研究发现,传统功法具有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增加骨应力、提高免疫力、调节情绪等作用。通过呼吸吐纳和进行柔和的身体运动,以提高五脏六腑功能,增强正气[5,6,7,8,9,10]。
 
3.4 恬淡虚无,调摄精神
疫情期间,随着确诊病例数不断上升,加之人们长期居家,活动范围较小,容易出现恐慌、忧郁、烦躁、悲伤等情绪。不良情绪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灵枢·百病始生》云:“喜怒不节则伤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七情,即怒、喜、思、悲、恐、惊、忧7种情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七情太过会导致脏腑气机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体内痰瘀郁结等,从而引发多种疾病,故情志调和才能使气机畅达,气血阴阳平衡[11]。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了情志养生原则:“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庄子曰:“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皆说明情志养生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平和的心态可使气血调和,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对于疫情期间产生的不良情绪,可使用情志疗法进行缓解,如情志相胜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通过主动调控情绪,利用相生相克的原理,以情胜情,调节脏腑阴阳平衡。此外,还可以使用情绪转移法和情绪宣泄法等情志疗法,皆可缓解不良情绪。
 
3.5 传统理疗,强身健体
除了生活起居和情志养生外,推拿、艾灸、耳穴贴压、足浴、穴位按摩刮痧、香疗等传统理疗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研究报道,推拿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背部循行路线,可使人体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升高,减轻身心疲劳感[12]。艾灸足三里、关元穴可提高训练小鼠外周血CD3+、自然杀伤细胞(NK)、NKT细胞数量,增强胸腺、脾脏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3]。贴压耳穴心、肝、肾、脾、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可使人体内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升高,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14]。中药足浴联合足部反射区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15]。采用大柴芩足浴方(柴胡、大青叶、黄芩片、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绵马贯众、荆芥各30g)足浴联合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天河水、太溪、合谷、曲池、翳风等穴位刮痧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发热症状,缩短病程[16]。另外,针对此次疫情,全国各地提出了多种香囊预防方案,配方多以芳香类药材为主,用以化湿健脾、宣肺解表、疏肝解郁等[17]。中医传统理疗方法应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舒适度较高,可在使人放松身心的同时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4 小结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和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目前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大力推广中医药预防干预措施,可以增强人们机体抵抗力,并缓解恐慌、焦虑的情绪。此外,中医治未病思想和养生方法的普及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郭然 何俊辰
天津农学院校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