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现将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辨治思路和临床诊疗经验阐述如下。
辨治思路
整体调节,重视脾胃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各个脏腑五官互机关联,互相制约;同时,人与自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五脏六腑病变均可影响到心,其中脾胃与心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同时,脾胃又是水液代谢的重要脏腑。脾胃失调则是则易产生瘀浊,瘀血病理产物,导致心脉痹阻。因此,治疗心病重在调理脾胃。心病的发生也与寒冷气候影响、精神压力过大或身心过劳有关。因此,适当保暖,情志舒畅,身心放松也是防治心病的重要措施。
辨证论治,力求精准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临床上通过四诊合参、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转归,以确定治法方药。不能简单地拘泥于一病一方,或一方百病。要做到知常达变,力求精准。心脏疾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亏虚,标实多为血瘀、痰阻、寒凝、气滞。临床要详辨虚实,谨守病机。
诊疗经验
冠心病 本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在心,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虚弱是冠心病的基本因素,痰瘀互结是冠心病重要致病因素。因此健脾养胃、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是冠心病基本治则。偏气虚者用黄芪、党参、白术;偏阴虚者用太子参、麦冬、沙参、玉竹;活血常用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祛痰常用瓜蒌、半夏、陈皮、黄连等。
心力衰竭 本病属中医“心悸”“水肿”“喘证”范畴,基本病机为气虚阳衰,血瘀水停。治水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大法,酌情选用木防己汤加减、真武汤加减。偏于气阴两虚者,可用生脉汤加减;水肿者可加蠲饮四物汤以增利水消肿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