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是主要危险因素
湿邪为患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困遏气机,湿郁日久可以化热,热处湿中,湿蕴热外,湿热裹结,湿热交互为患,氤氲黏滞,壅遏气机,气机不畅则阳气不伸,阳郁则助热,热盛则湿邪更为黏滞难去。因地域、体质、环境居处的复杂性,存在着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不同表现形式。前贤何廉臣明言:“首要辨明湿与温之孰轻孰重,有无兼挟,然后对证发药,随机策应,庶可用药当而确收成效焉”。且湿热交蒸,热不外达,热蒸湿动,最易弥漫表里,充斥三焦,这是湿病的临床特点。
治疗湿邪需调畅三焦气机
相对于湿病治法而言,古有“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明训。《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关于人体水液运行途径的阐述,可知水液的输布、排泄是肺、脾、肾、膀胱、三焦共同完成。
根据湿热裹结,壅遏气机的病理特点,畅通气机是清解湿热的关键治则。若使气机调畅、湿去热透,必求治于三焦。三焦为气化的场所、水液运行的通路。华岫云《临证指南医案·湿》按:“今观先生治法,若湿阻上焦者,用开肺气,佐淡渗,通膀胱,是即启上闸,开支河……湿滞中焦者,用术、朴、姜、半之属以温运之,以苓、泽、腹皮、滑石等渗泄之……概以淡渗佐之……肺金清肃之气下降,膀胱之气化通调,自无湿火、湿热、暑湿诸证。”这是对畅气机、利三焦、疏水道、分消上下、恢复三焦气化之司,获得湿去、热透的最好注解。
冠心病系列处方
双解救心汤
急性心肌梗死多出现心功能急性失代偿期(泵衰竭期),即中医心阳暴脱的危急征象,症见胸闷、甚者胸痛彻背,动则喘促、气短、心悸、汗出、乏力、唇甲青紫或淡白,舌淡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治疗需要积极益气回阳固脱。双解救心汤源于四逆加人参汤基础上,合芍药甘草附子汤、生脉散、参附汤、参附龙牡救逆汤及来复汤化裁。全方收敛元气,回阳固脱,维系人体阴阳二气。
三合理心汤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病机为痰浊、瘀血壅遏心脉,胸中气机闭阻,症见胸部钝痛或憋闷、痞塞不畅,气短、大便干结、肢体困重,舌暗、苔腻,脉滑或沉实。急则治其标是急性发作期的基本原则,“痰、瘀、气”是急性期需要解决的关键病理因素,豁痰理血、宽胸散结以“和血、和痰、和气”三者合治是治疗主要目的。
两和辅心饮
冠心病心绞痛缓解期虚多实少,症见胸部锐痛或刺痛、痛处固定、劳则加重,惊悸、怔忡、气短、乏力,舌紫暗、苔薄白或腻、边瘀点,脉沉涩或细涩。治疗应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原则,以补为本,以通为用,大补心气,养血活血,以期通心气、调营卫,以《千金要方》定志丸合《杂病源流犀烛》交感丹加补气化痰、养血活血药,理气和血,宁心安神。
稳定性冠心病“金三角”疗法
穴位贴敷
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内病外治”理念,创立冠心病“伏九”贴敷外治法,将传统经络疗法和药物疗法有机结合,调动经脉的功能,激发经气,内达脏腑,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调阴阳、通经络的整体作用。安全性好,依从性高,疗效确切。
养心通脉膏
膏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集营养、滋补、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中成药,依据中医“缓则治其本”理论,首创“养心通脉膏”,具有益气和血,滋补阴阳功效,与穴位贴敷构成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黄金搭档”。
中医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是现代医学的先进治疗理念,具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心脏事件再发率等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将心脏康复定义为:尽可能确保心脏病患者拥有良好的身体、精神、社会生活状况所必需的行动总和。
中医心脏康复是在心康五大处方(药物、运动、心理、营养、戒烟)基础上,积极融入八段锦、太极拳、药膳等中医特色,以舒展全身气机,恢复中焦脾胃升降,避免肝气郁结,杜绝痰湿生化之源,激发人体阳气,行气活血,畅通心脉,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冠脉支架术后、冠脉搭桥术后等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具有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心血管住院率及死亡率等多重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