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之论,《难经》《金匮要略》已有论说,后世于此多有发挥。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醒胃必先制肝”“治肝不该,当取阳明”之论,王旭高《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二》曰:“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充满于中宫,多因脾弱”,李冠仙《知医必辨·论肝气》有:“肝一病即延及他脏”等。可见,肝脾同治论一向为历代医家所注重。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总结《金匮要略》及后世之说,提出大都脾胃病需健脾和胃与调肝同治,方能提高效果。临证多以四逆散合香砂六君汤加减,在辨证基础上随证多加用橘叶、砂仁、佛手、香橼、八月札、铁树叶等肝脾同理之品。关于肝病及胃证,成肇仁遵叶天士“苦辛泄降,少佐酸味”的治法,喜用黄连、干姜、枳壳、白芍。关于肝胃热盛者,喜加黄连、连翘,戴原礼谓“诸寒药皆凝涩,唯有黄连不凝涩”。一起,治胃则宜以通降为主,药用枳壳、厚朴。然治肝则分柔肝、凉肝、清肝、疏肝。柔肝用当归、白芍、枣仁、蛤粉炒阿胶珠、枸杞子;凉肝用蒲公英;清肝用浙贝、炒栀子、丹皮;疏肝用柴胡、川芎、白蒺藜、橘叶、炒川楝子、香附。
肝胃不好验案
李某,男,65岁,2018年3月25日初诊。主诉右胁连胃脘痞胀不适3月,伴反酸、纳差、大便先干后稀,舌淡胖苔白,脉弦滑。B超示:胆囊息肉0.4毫米。
处方:柴胡10克,白芍30克,炒枳壳10克,太子参15克,炒白术12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广木香6克,砂仁6克,元胡12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焦三仙各15克,炙甘草6克。七付。服药后诸证显着减轻,食欲佳,舌脉同上,守上方加乌梅15克,炙僵蚕10克。
按:胁为肝经所过之处,胃脘为脾胃之居所,脉象弦滑,故本案患者为典型的肝脾不好证。方以四逆散合香砂六君汤、左金丸为主。二诊时加乌僵散消胆囊息肉。
肝脾方药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