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补虚泻实是治法 脾肾亏虚为根本病机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11-3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对称性、多关节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有关节疼痛、压痛、晨僵、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变形、畸形。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遗传、免疫、内分泌、感染等因素有关。
 
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生与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外邪侵袭、寒湿、瘀血等有关。
 
脾肾亏虚为根本病机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通于脑,骨为肾之合。《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说明体内肾精充盈,则骨骼发育坚实、形体健壮。肾中之精为骨骼生长发育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云“痹病有风、有湿、有寒、有热……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肾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根本病因。肾虚则骨髓失充,骨节不利,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犯肢体经脉,脉络痹阻不通而疼痛。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气虚,健运失职,则肾失后天失养;肾虚日久,则脾阳失于温煦。从“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和西医解剖生理功能看,肾上腺皮质和垂体、下丘脑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有现代研究发现脾肾与人体免疫系统是密切相关的;还有专家研究发现肾阳虚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轴等生理机能不同环节、不同程度功能紊乱,同时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以得出结论,脾肾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根本病机。
 
寒湿、瘀血为主要病理产物
 
素体阳虚,脾阳不足,健运失司,湿邪内生,又外受风寒湿邪,内外合邪困于脾,更使肢体经络黏滞之湿邪久羁不去。类风湿病程长,“久病入络”“久病多瘀”,风寒湿邪壅滞日久,血脉运行不畅,或久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脉瘀滞,形成瘀血。临证可见面色紫暗或黧黑,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涩等瘀血征象。寒湿稽留,气机不利,血行涩滞,寒湿瘀阻,互为因果,循环往复,使本病绵缠不愈。
 
补虚泻实是治法
 
类风湿关节炎脾肾亏虚为本,寒湿、瘀血为主要病理产物,虚实夹杂,故治疗上以补虚泻实原则为指导,补肾健脾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笔者自拟蚂蚁通痹丸,以蚂蚁为君药,既可补肾健脾,又可钻透驱邪。临床应用发现蚂蚁有类激素样作用,对人体免疫调节具有双向作用。臣佐使以白术、红参、透骨草、桂枝、制附子薏苡仁等,既可加强蚂蚁补肾健脾之效,又可温阳散寒通络,祛除血脉之寒湿,疏通脉中之瘀滞。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健脾,祛湿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验案
 
陈某,女,50岁,2017年4月3日初诊。主诉:双手关节肿痛4月余,加重1月。现病史:患者2016年12月初受寒后出现双手指出现疼痛肿胀,晨起僵硬,当地医院给予艾灸和局部封闭后好转。2017年2月手关节肿痛加重,故来就诊。
 
现症见:双下肢活动不利,全身关节疼痛,遇寒加重,腰困,纳呆,眠差不易入睡,舌暗红苔白,脉细涩。查体:双手中指肿痛压痛,屈伸受限,双肩关节压痛。既往史:2015年2月行胆囊切除术。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160IU/ML。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脾肾两虚、寒湿瘀阻型)。治法:补肾健脾,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治疗给予蚂蚁通痹丸,每日3次,每次3丸。
 
2017年9月6日二诊:关节肿痛减轻,下肢仍活动不利,舌暗红苔白,脉细涩。继服蚂蚁通痹丸,每日3次,每次3丸。
 
2017年11月20日三诊:关节肿痛基本消失,下肢基本可以正常活动,舌暗红苔白,脉细。辅助检查:血沉:30 mm/h,类风湿因子:90.2 IU/ML,继服蚂蚁通痹丸,每日3次,每次3丸。2018年12月随访,患者病情稳定,全身无不适。
 
类风湿关节炎为慢性进展性关节损害性疾病,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补肾健脾,强调治病求本,灵活辨证,运用蚂蚁丸系列制剂治疗此病,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减轻了单纯用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郭来旺)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