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所有的穴位一、头面部经络穴位分布 部 位 穴 名 取 穴 主 治 头部 百会 位于两耳尖联机的中点,头顶中央 应用范围很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及中风、脱肛等病症。 四神聪 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有健脑,延缓衰老的功能。治疗头痛、头昏、健忘、秃发等。 头维 额角发际上一小指。 头痛、偏头痛、头晕、中风、三叉神经痛、视疲劳等。 面颊部 下关 颧骨弓下缘凹陷处,张口则凹陷消失,闭口则出现,此处便是穴 三叉神经痛、牙痛、中风、面瘫、口角歪斜等。 颧髎 眼睛外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牙痛、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中风、口眼歪斜、视力减退。 颊车? 下颔角骨前方凹陷中,咬牙时有肉隆起处。 牙痛、面瘫、口角歪斜、流口水。 眼 部 睛明 眼睛内角旁开0.1分 视力减退、视疲劳、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疾。及黑眼圈、鱼尾纹、眼袋等。 攒行 眉头尽处 竹丝空 眉尾尽处 瞳子髎 眼睛外角旁开0.1分 阳白 眉正中直上一横指 四白 直视,瞳孔直下一横指 鼻 部 迎香 鼻翼旁开一小指 感冒鼻塞、流鼻涕、鼻炎、鼻过敏、嗅觉失灵等鼻子疾病 口 部 人中 人中上三分之一处 急救穴,用于昏迷、晕厥、中风、神志不清等,及腰扭伤。 地仓 口角旁开一小指 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 承浆 嘴唇下方中央凹陷处 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 十二经络走向图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一、十二经脉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二、其流注次序是: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三、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 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扩展资料: 一、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二、意义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经脉 人体头部、面部、胸腹腰部、下肢、脚部常用穴位集锦大全,快收藏有句顺口溜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句话言简意赅,指出了合谷、列缺、足三里、委中的治病作用,这四个穴位合起来就称为“四总穴”。 足三里穴主治腹部疾病,腰背部疾病则找委中穴,列缺穴可以治头颈部疾病,面部和口部的疾病就要看合古穴了,总体看这四个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病变。这四个穴中两个在上肢,两个在下肢,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根据中医远道取穴的原理,他们可以用来治疗头面躯干部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