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又名金罂子、灯笼果、刺橄榄,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因含糖量多,又被称为糖罐、蜜糖罐,生长于荒废山野多石的向阳山坡,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每年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晒干,除去毛刺即可入药。其性平,味酸涩,入肾、膀胱、大肠经,为益精髓、养血气、补五脏的常用药。 据测定,金樱子含有柠檬酸、苹果酸、鞣质、树脂、维生素C、皂苷和丰富的糖类,具有固精涩肠、缩尿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因体虚下元不固而引起的滑精、遗尿、小便频数、脾虚泻痢,及肺虚喘咳、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蜀本草》载金樱子“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本草正》亦载金樱子“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脏,养血气,平咳嗽,定喘急,疗怔忡惊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金樱子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对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也有效;能减少尿频,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水提取物能抑制肠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且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减少分泌,制止腹泻。 入药常煎汤内服,常用量为4.5~9克,或熬膏,或入丸、散。临床应用,治疗肾虚不固、遗精滑泄白浊者,可与芡实配伍;治疗肺气不足、久病咳喘者,可与人参、五味子、蛤蚧配伍;治疗血崩日久者,可与阿胶、三七及诸炭类药物配伍。注意:有实火、邪热者忌用,因其有收敛特性。食用金樱子不宜食黄瓜和猪肝。 金樱子的根或根皮、叶、花均可供药用。根或根皮含有丰富的鞣质,性平,味酸涩,能固精涩肠、活血散瘀、拔毒收敛、祛风驱湿,治滑精、遗尿、痢疾泻泄、子宫脱垂、烫伤等症;叶有解毒消肿作用,治痈肿、溃疡、金疮、烫火伤等症;花可止冷热痢、杀寸白、蛔虫、治小便频数等。 常用验方: 1. 治梦遗,精不固:取金樱子1500克,水煎3次取汁,浓缩对入适量蜂蜜收膏,装瓶,每次服用1羹匙,用温黄酒冲服。 2. 治脾肾两虚亏引起的遗精、白浊、妇女带下:取金樱子120克,加水适量,以小火煎熬成膏;用芡实100克,研为细末,用金樱子膏同酒糊和芡实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饭前温黄酒或温开水送下。 3. 治久虚泄泻下痢:金樱子30克,党参9克,水煎服。 4. 治血虚亏损:取金樱子100克,缩砂仁5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用淡盐水送服。 5. 治子宫脱垂:取金樱子适量水煎两次,去渣浓缩,每500毫升含生药相当500克,每日早、晚各服60毫升,连服3天为1个疗程,间隔3天,再连服3天为第二疗程。 6. 治泄泻:金樱子根30克,水煎服。 7. 治小儿脱肛:金樱根3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8. 治跌打损伤:金樱子根30克,过江龙15克,水煎服。 9. 止刀伤出血:金樱叶、兰麻叶等量,晒干研细末,用瓶密贮,外敷于出血患处。 10. 治痈肿:取金樱嫩叶研烂,加少许盐调匀,敷于患处,注意留头以泄气排脓。(韩德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