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认为膏方仅用于滋补强身,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但实际上,膏方作为一种剂型,与其他丸、散、汤、丹等剂型一样,不仅能够补虚、治未病,也能治疗疾病。将中医膏方应用于临床,需注意以下两点。
掌握膏方的适应病证
近代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认为,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因此膏方尚适用于急性疾病恢复期的调养以及手术后、化疗、放疗的调治,补中寓治,治中寓补。已故著名中医学家王绵之认为,膏方适用于病情比较稳定,需要一定时间服药,而处方也基本固定者。需要注意的是,膏方不适用于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者。
遵循中医理论处方遣药
临床应用膏方,首先要收集符合实际的四诊材料,取得对疾病客观情况的完整认识,此乃全面分析病情、确保辨证正确的前提。然后将中医整体观运用到临床辨证中,就是说在辨证时不仅要看到病证,还必须要重视患者的整体和不同患者的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考虑问题,才能取得比较符合实际的辨证结论。
慢性虚弱性疾病的临床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乎气、血、阴、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因此其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但基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的原理,各种原因所致的虚证往往又互相影响,由一虚而渐致多虚,由一脏而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辨证时应加以注意。
《素问·三部九候证篇》云“虚则补之”,进行补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密切结合五脏的病位不同而选用方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例如:肺系病证主要按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肺主气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心系病证主要按血脉运行障碍和神明失司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脾(胃)系病证主要按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脾(胃)主运化和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肝系病证主要按肝气疏泄不畅、肝阳升发太过、肝风内动等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肝主疏泄、藏血濡筋等生理功能。肾系病证主要按肾阴、肾阳不足的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骨、生髓等生理功能。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在膏方的治疗中又突出补益脾肾的重要意义。
慢性虚弱病患者因体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感邪后更易贼伤元气,处方又宜扶正兼顾祛邪;病延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而有血瘀者,又应佐以行气活血之品。“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因此膏方的脉案既要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前后一致和君、臣、佐、使的配伍得当,还要做到虚实兼顾、寒温得宜、升降并调、气血同治、动静结合,从而达到阴阳平衡,“以平为期,以和为贵”。(蔡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