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第14卷 传统医学与康复
作者:张 虹 刘志顺 张 维 叶永铭 刘 军 黄 漫
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
吞咽障碍常见于中风所致的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易造成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及吸入性肺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一般采用胃管鼻饲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据报道,中风急性期患者中约23%~60%有吞咽障碍〔1,2〕,经训练在病后1个月左右有近90%的患者能够恢复正常吞咽功能〔3〕;而对慢性期(发病1个月以上)住院患者的检查显示,约6%~34%存在吞咽障碍〔4,5〕,其中约1/3适于训练,但训练有效者仅占2/3〔6〕。目前文献中少有对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研究报道,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针刺治疗慢性期吞咽障碍,并设对照组进行疗效 对比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45例经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的慢性期住院患者,其中脑梗塞41例,脑出血4例;球麻痹10例,假性球麻痹35例,均具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主症,病程均在1个月以上,并且洼田氏饮水试验〔7〕评价在3级以上。分组按入院顺序以2∶1比例划分,计针刺组30例,舌肌训练对照组15例,表1示两组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吞咽障碍程度、并发症和既往史评分〔8〕以及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9〕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各项均P> 0.05)。
表1 两组疗前一般资料
分组 |
n |
男 |
女 |
年龄(岁) |
脑梗塞 |
脑出血 |
球麻痹 |
假性球
麻痹 |
病程(天) |
痴呆 |
非痴呆 |
并发症评分 |
既往史评分 |
饮水试验
评级 |
针刺组 |
30 |
22 |
8 |
65.9±10.8 |
28 |
2 |
6 |
24 |
392.6±799.4 |
3 |
27 |
9.9±3.7 |
6.4±2.8 |
4.1±0.8 |
对照组 |
15 |
12 |
3 |
62.0±9.7 |
13 |
2 |
4 |
11 |
407.5±695.0 |
1 |
14 |
11.5±5.3 |
8.3±3.0 |
3.7±0.7 |
*长谷川智力量表评分10分以下定为痴呆
1.2 治疗方法
针刺组:针刺风府、人迎、百劳、廉泉。刺法:风府穴向喉结方向进针1.0~1.2寸,使针感胀到咽喉部;人迎直刺1.5寸,使有窒息样针感;百劳直刺1.2寸,使局部酸胀;廉泉用3寸长针向咽喉部直刺;软腭抬举无力者点刺软腭3~5次。对照组按Logemann治疗吞咽障碍的舌肌功能训练法进行训练〔10〕。舌做前伸、后缩、侧方按摩颊、清洁牙齿、卷动等主动活动,同时用压舌板在舌上按压、滑动或舌抵压舌板练习抗阻运动。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周六、日休息,疗程最长不超过15天。若有偏瘫、感觉障碍或脑水肿等均配合常规中西医疗法。
1.3 评价方法及疗效标准
由专人负责记录、评定每天症状改善情况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洼田氏饮水试验可简易判断吞咽障碍程度,方法是让患者端坐,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
评价方法:1级:能顺利地一次咽下;2级:分两次以上,能不呛地咽下;3级;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两次以上咽下也有呛咳;5级:屡屡呛咳,全量咽下困难。
疗效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饮水试验评级均有显著改善,尤以针刺组明显(表2)。针刺组30例,治愈17例(56.67%),有效9例(30%),无效4例(13.33%);对照组15例,治愈3例(20%),有效2例(13.33%),无效10例(66.67%)。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两组疗前、疗后饮水试验评 级变化
分组 |
n |
疗前 |
疗后 |
t值 |
P值 |
针刺组 |
30 |
4.10±0.80 |
1.73±1.08 |
11.81 |
<0.01 |
对照组 |
15 |
3.73±0.70 |
2.87±1.25 |
3.67 |
<0.01 |
3 讨论
脑卒中后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球麻痹,双侧大脑皮层或皮质脑干束损害则产生假性球麻痹。针刺局部穴对球麻痹所致的口唇、舌、软腭和咽喉的真性麻痹或是假性球麻痹导致的痉挛性麻痹,具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调整作用,从而改善吞咽功能障碍。具体到本穴位来讲,风府穴深部靠近延 髓;百劳穴下是脊神经和交感神经节;廉泉穴下布有舌下神经及舌咽神经的分支;人迎穴下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降支分布,深部走行交感神经干,针刺四穴可起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激发与吞咽有关反射的再建立的作用。
本方中四穴均位于颈项部,直接或间接联系于脑及咽喉,刺之可充脑益髓、通经活络、开窍启闭,而吞咽障碍自除。
4 参考文献
[1]Veis SL, Logemann JA. Incidence and nature of swallowing disorde rs in CVA patients. Francisco:American Speech and Hearing Association, 1984.
[2]Willough by EW, Anderson NE. Lower Cranial nerve motorfunction in unilater al vascular lesions of the cerebral hemisphere. Br Med J 1984,289:791.
[3]Caroline Gordon,Richard LH. Dysphagia in acute stroke. British Medical Jou rnal, 1987, 295:411.
[4]才藤荣一.脑血管障害による咽下障害のリハ.总合リハ,1991,19(6):611 .
[5]洼田俊夫, 三岛博信. 脑血管障害における麻庳性咽下障害.总合リハ,1982,10:271-2 76
[6]Logemann JA. Criteria for studies of treatment for oral-pharyngeal dysphagi a. Dysphagia ,1987,1:193-199
[7]福井介彦, 藤田勉. 脑卒中最前线——急性期からさゎりハきご—.东京: 医齿药出 版,1987,268
[8]孟家眉执笔. 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8,21(1):57- 59
[9]于兑生编译. 康复医学评价手册. 华夏出版社,1993
[10]Logemann JA. Treatment for aspiration, relatedto dysphagia. An overvie w. Dysphagia ,1986,1:34-40
收稿日期:199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