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第14卷 经验交流
作者:李宏江 赵扬冰 敬 静 朱精强 李志宇
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普外一科,成都,610041
在乳癌治疗中,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也是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方法可使患肢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10例研究对象为 1995~1998年收入我院经手术治疗的乳癌患者。平均年龄 46岁( 31~69岁);TNM(tumor,nodes and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分期:Ⅰ期 42例,Ⅱ期108例,Ⅲ期 60例;手术方式:根治术12例,改良根治术198例。
1.2 锻炼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手、腕、肘部的任意主动运动(屈、伸和旋转),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前屈小于 30°,后伸小于 15°),患者可以自己用手进食。但嘱咐患者不要外展肩关节,不要拿重物,不要以患肢支撑身体重量起床。以后可小量增加活动度,术后第3天拔出负压引流管后,活动适当减少,第5天后开始增加,1周后可增加肩关节的前后运动范围,10天后开始外展肩关节,并在墙上进行摸高锻炼,每天标记高度,逐渐增高。在进行以上锻炼时,以微感疼痛为度,持续用力,避免暴力,半年内坚持锻炼。
1.3 随访以门诊复查及化疗时复查方式随访210例,所有病例有4~42个月的随访资料。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10天手、腕、肘部的任意主动运动不受限,肩关节前屈大于80°,后伸大于20°。1个月时156例肩关节前屈大于90°,后伸大于30°,外展到90°,能轻松地做梳头动作。31例能勉强做梳头动作,有23例因怕痛或重视不够而未坚持锻炼,其肩关节活动受限,前屈小于 90°,外展小于80°。3个月后,198例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屈大于150°,后伸大于30°,外展大于120°,患者对患肢功能恢复满意。仍有12例未坚持锻炼,其肩关节前屈小于120°,外展小于 90°,其中最差的5例前屈外展均不到90°,术后半年时,这12例进展不大,只有2例接近正常。而其他患者患肢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半年后无明显变化。功能恢复满意度为95.2%。
有 7例(3.3%)术后第5天发生腋下积液,其中有5例于术后3天拔管后,曾用患肢支撑身体重量起床,1例曾用力外展肩关节,另1例积液量大,引流量多,可能系淋巴漏引起。切开引流后好转。另有12(5.7%)例患者因患肢活动过大或提重物引起患肢水肿,经休息、抬高患肢或静脉用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 5~7天好转。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对乳癌的治疗不仅要求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要求术后功能的恢复,以提高生存质量。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不断提高认识,选择正确的术式,提高手术技巧,在手术中尽可能保留胸肌,保护好胸外侧神经、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同时指导患者术后正确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3.1 开始锻炼时间
传统观点认为,乳癌术后两天内,患肢应制动,以免影响创口皮瓣贴附,引起皮瓣下出血、积液〔1〕。作者认为,术后只要不作前臂外展,前屈后伸幅度不要过大,不用患肢支撑身体起床,应尽早进行患肢锻炼。本组病例术后第1天即开始手、腕、肘的屈、伸及旋转运动,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后运动及旋转锻炼,前3天未发生出血、积液现象。但在活动肩关节时要特别注意,1周内绝对不能用患肢支撑身体起床和做肩外展动作,以免使腋下未粘附牢实的皮瓣与胸壁裂开,发生皮下出血或积液。本组有 5例于术后3天拔管后即用患肢支撑身体重量起床,1例外展肩关节,均于术后第5天发现腋下积液,切开引流后好转。术后10天后皮瓣与胸壁已粘附较牢实,这时逐渐增加肩关节外展,就不会引起腋下积液。
3.2 锻炼强度
在做乳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时,强度要逐渐增加,不要急于求成。本组患者在1周内,手、腕、肘的运动范围不受限制,但一般要求患者每天除一般生活运动如自己吃饭等以外再运动3~5次,每次持续5min,肩关节只能小范围做前屈与后伸动作,1周后增加肩关节的前后运动范围,10天后开始外展肩关节以及肩关节的旋转运动,并在墙上进行摸高锻炼,每天记号,逐渐增高,强度以微感疼痛为度,锻炼时间逐渐延长,结果大多数患者恢复好。但有9例患者在术后3天后手、腕、肘活动量过大,有不同程度的患肢水肿,让患者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对较重水肿者静脉用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后,水肿好转。引起水肿的原因,可能系手术中腋淋巴清扫以及术中腋静脉的侧支切除,使患肢淋巴回流及静脉回流受阻,而术后患肢过度活动使局部循环增加,加重血液及淋巴回流的负担,导致水肿发生。这在术后很长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本组还有3例患者术后一年多,由于患肢提重物后出现患肢水肿,彩超检查排除腋血管受压,后经休息、静脉用丹参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后缓解。
3.3 坚持锻炼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皮瓣与胸壁的贴附及皮肤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均有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的形成,瘢痕收缩使患者有胸壁紧缩感,同时影响肩关节的活动,但随着锻炼,在应力作用下,瘢痕组织不断塑型改建,使瘢痕组织能适应肩关节的活动需要,肩关节的功能得以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内的胶原纤维在胶原酶作用下被分解、吸收,瘢痕组织缩小、软化,瘢痕因而处于较稳定状态,这一过程大约在术后半年内基本完成。如果术后不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那么,由于瘢痕组织收缩将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在瘢痕组织处于较稳定状态后,即使再进行锻炼,其效果也不好。本组有23例因怕痛或重视不够而未坚持锻炼,术后1个月时其肩关节前屈小于90°,外展小于80°。耐心向患者解释、指导,3个月后复查,仍有12例坚持锻炼不够,其肩关节前屈小于120°,外展小于90°,其中锻炼最差的5例前屈外展均不到90°,术后半年时这12例进展不大,只有2例接近正常。而其他能坚持锻炼的患者,其患肢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因此,术后半年,特别是前3个月,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路平华,丁荣双,于金书.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及其康复问题.见:左文述,徐忠法,刘奇.主编.现代乳腺肿瘤学.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67~604.
收稿日期:199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