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颈椎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第7卷 经验交流

作者:梁杰 倪斌 贾连顺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第一民医院骨科,湖北 443000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压迫;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摘 要:目的:报道因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并探讨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例,均在典型脊髓型颈椎病基础上,短期内症状加重至瘫痪卧床,下肢重于上肢,病变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及识别觉存在,JOA评分1~4分。所有病均在症状高峰期出现后30h以内行颈前路切骨减压术。结果:随访6~12个月,均取得良好疗效,JOA评分10~13分。结论:颈脊髓压迫特别是中央型、多节段型者是引起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MRI脊髓前2/3内信号改变可作出诊断。及时的颈前路减压手术可取得良好疗效。

  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8478(2000)02-0195-02

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 Caused by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LIANG Jie NI Bin JIA Lian-shun▲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致压物压迫脊髓前动脉引起急性截瘫者,临床上少有报道。本科自1995~1998年共收治此类病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例病,男4例,女1例,年龄37~55岁,平均44.6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8月,平均5.2月。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最显著的临床特点是在典型的脊髓型颈椎病基础上无明显诱因短期内症状急剧加重,从生活可以基本自理到瘫痪卧床最短1d,最长4d,平均2.2d。加重前5例患者均有四肢无力及踩棉花感,其中持物不牢4例,胸部及腰部束带感4例,小便无力、排便不尽3例,JOA评分10~12分,平均10.6分。加重后在症状高峰期,病均出现下肢重于上肢的瘫痪,病变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及识别觉存在,均伴尿潴留。颈椎MRI示,所有病均有颈椎间盘突出,其中病变累及3节段者4例,均为C4~5,C5~6,C6~7,累及2节段者1例,为C4~5,C5~6,3例病伴有受累脊髓节段前2/3范围内信号改变,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其中信号改变位于C5椎体节段水平者2例,C5~6椎体节段水平者1例,2例病信号无明显改变。

  1.3 治疗 所有病均在症状高峰期出现后30h以内行颈前路切骨减压+植骨或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切除椎体和椎间隙部位(以椎体部位表示并包括上下或其间椎间盘):C5者1例,C5~6两椎体者4例。以尽可能彻底解除脊髓前方,特别是MRI信号有改变的脊髓节段的压迫为原则。

  1.4 结果 以复诊形式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均获得良好效果,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JOA评分10~13分。与术前相比,有效率为100%。术后3个月颈椎X线片示,所有病植骨块与椎体均骨性愈合。

  2 讨  论

  2.1 病因分析 多种原因可引起脊髓前动脉阻塞而产生相应的脊髓缺血症候群,比较常见的有,广泛的腹主动脉手术如腹主动脉瘤切除、脊柱侧弯矫形术、脊髓创伤、脊髓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椎间盘突出等[1],但临床上有相当比例的病并没有明显的原发病因,综合Foo[2]和Yamazki[3]所报道的165例病中即有83例没有找到明显原发病。脊髓的上胸段及胸腰段因属于“供血薄弱区”而成为该综合征的好发节段,而血供丰富的颈髓中下段亦被发现具有很高的发病率[4,5]。正好与颈椎椎间盘退变的好发节段基本一致,有资料表明[6],造成脊髓前动脉受压的致压物大多位于椎体后缘的中部,我们所搜集的5例病均系中央型压迫。这与脊髓前动脉走行于脊髓前正中沟内的特殊解剖位置不无关系。本组病的另一显著特点是,5例病均系多节段压迫,其中三节段压迫者4例,二节段压迫者1例。这是因为多节段压迫往往较单节段者更广泛地阻断了不同方向的吻合枝,从而破坏了脊髓前动脉代偿功能的缘故。

  2.2 诊断 对于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断目前仍以临床为主[5,7],其主要临床特征是,(1)急性起病。(2)下肢重于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3)受损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及识别觉存在。(4)括约肌功能障碍,多表现为尿潴留。CT由于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低而很难发现脊髓组织的变性水肿等病变。动脉造影操作复杂且成功率不高亦较少采用。MRI正越来越广泛地用作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辅助诊断,其主要表现为,脊髓前2/3水肿扩张,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同时在原发病因的鉴别诊断上亦起着重要作用。本组5例病的MRI表现中,2例脊髓信号无明显改变,3例有上述类似表现,且信号改变局限于脊髓前2/3范围以内,但信号改变程度及范围大小不尽相同,而Baba[1]所报道的3例病中,早期MRI表现均正常,这种差距主要是由所选择的检查时机不同而引起的,Takahashi[4]所报道的4例病都有上述典型MRI表现,但其所选择的检查时机基本上都在急性期过后(9d以后),而我们在早期即作了此项检查。此外,颈椎病由于脊髓长期慢性受压本身就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性和萎缩,因此,MRI对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特别是对由于颈椎病引起者虽然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并没有特异性。

  3 治  疗

  对于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一般认为以溶栓为主。本组病系脊髓前动脉直接受压所致,所以采用颈前路减压手术,取得良好疗效,及时彻底的前路减压手术,一方面可以直接解除脊髓前动脉的压迫,为其再通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又为水肿的脊髓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间避免因脊髓持续受压而引起压迫—缺血水肿—压迫的恶性循环。(该论文系作者在长征医院才班学习期间由贾连顺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

  作者简介:梁杰(1966-),男,湖北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关节与脊椎。

  电话:(0717)6755317

  参考文献:

  [1]Baba H,Tomita K,Kawagishi T,et al.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J].Int-Orthop,1993,17(6):353~6.

  [2]Foo D,Rossior AB, et al,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 and its natural history[J].Paraplegia,1983,21:1~10.

  [3]Yamazaki M,Hirayama K,kawamura M,et al.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 as a result of dissection of the aorta (in Japanese)[J].Clin Neurol(Tokyo),1985,25;1 323~1 330.

  [4]Takahashi S,Yamada T,Ishii K,et al.MRI of 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J].Neuroradiology,1992,35,25~29.

  [5]李松奎,郝培来,公伟宏,等.髓前动脉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内科杂志,1996,13(2):115.

  [6]赵定麟.脊柱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第一版,197.

  [7]孙柏松,脊髓前动脉综合征(附30例分析)[J].综合临床医学,1994,10(5):235~6.

收稿日期:1999-06-08

修回日期:1999-10-05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脊髓型颈椎病再手术的18例分析
焦点新闻
·含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乳腺癌放疗后溃疡
·健侧乳房皮瓣修复乳癌术后皮肤缺损11例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外阴癌一例
·阴茎烧伤后性功能状况调查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活性功能研究△
·中晚期强直性脊椎炎顽固性脊椎疼痛手术止痛治疗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后鼻孔闭锁的手术治疗
·胎儿骨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