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颈椎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颈椎病合并出现痉挛性斜颈一例

颈椎病合并出现痉挛性斜颈一例

中国骨伤 2000年第4期第13卷 病例报告

作者:冯伟

单位:空军总医院正骨中心,北京 100036

  患者男性,33岁,未婚。因反复颈部不适,逐渐出现颈部阵挛性不自主扭动二年余。于1999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伏案工作,十年前即感颈肩部不适,未引起重视。两年来工作紧张压力大,感颈肩部酸胀痛加重,使头部轻微摇动后可缓解症状,日久发展成头部难以自控的不自主地向左扭转、摇动,呈阵挛性。情绪或工作紧张时头部不自主扭转次数频率增多。睡眠时不自主扭转、摇动等症状消失;行走时双眼不能向前平视,双眼无屈光不正,视力正常,头稍向左偏斜即出现头部摇动,该症状的出现使患者心情极不平静,心理压力增大。曾请按摩医生治疗,按摩后颈肩部不适及头部不自主扭转、摇动加重。半年前又因颈部受寒及拔牙后颈部胀痛,头部不自主扭转、摇动均显著加重,走路及吃饭时被迫双手把持头部,平卧后头部不自主扭转、摇动减轻,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查体:头部不自主向左扭转、摇动,C5棘突偏歪,棘上韧带钝厚,C4、5关节囊肿胀(右)1cm×2cm,C5、6关节囊肿胀(左)1cm×1cm。右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肌变硬,双上肢根性征(-),霍夫曼征(-)。X光片示颈曲变直,C5、6椎体后缘变硬,C5-7后关节突切凹征,颈椎MRI示C5,6椎间盘膨出。诊断:1、颈椎病,2、痉挛性斜颈。治疗: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为主,辅以C4、5关节囊(右)C5、6关节囊(左)封闭(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 mg,1~2次/周),川芎嗪160 mg静滴1次/日,14天。结果:患者于1999年4月2日出院,住院共37天,患者头部不自主扭转、摇动消失,颈部无不适感觉,查体:颈椎序列良好,屈伸、旋转等运动自如,颈椎诸后关节囊无肿胀,颈肌、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对称无异常压痛等。痊愈出院。半月后复查:诸症状体征消失,恢复以前工作。1999年6月1日再次复查,一切恢复正常。

  讨论 根据患者主诉颈部不适,查体C5椎体位移,相应关节囊肿胀,X光片示颈曲变直等及颈MRI结果,颈椎病诊断成立。患者颈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不随意收缩造成头部不自主地扭转摇动,肌肉收缩呈阵挛性。头部扭转摇动与情绪、紧张等有关,睡眠时消失。而帕金森氏症候群多数情况下震颤缓慢出现,振幅小,有节律,静止时震颤显著,好发于上肢,远端明显[1]。根据患者头颈部异常运动的形式、特点可与帕金森氏症候群等鉴别,痉挛性斜颈(单纯型)诊断成立。

  该例患者颈椎病与痉挛性斜颈(属精神神经性疾病,临床上分两型,单纯型和继发型)发生及临床过程表现出强烈的相关性。患者最初的症状即颈部不适,工作紧张后逐渐演变成头部不自主扭转、摇动。针对颈椎病治疗,没有行心理治疗或应用精神病类药物,颈椎病治愈的同时痉挛性斜颈亦消失。因此可以认为,该患者颈椎病造成颈椎失稳,颈曲改变进而导致颈夹肌的不协调和(或)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痉挛性斜颈的诱发因素之一。或者把颈部不自主扭转、摇动看作颈椎病的一种新的临床表现形式。

  痉挛性斜颈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有认为精神因素占优势,也有认为是大脑器质性疾患引起[1]。颈椎病一般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食管型,混合型等。该例患者颈椎病和痉挛性斜颈的关系提示我们,一是在患者不良心理背景下,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可以成为痉挛性斜颈发病激活因素。治愈颈椎病去掉颈部的异常刺激可达到治愈痉挛性斜颈的目的,二是颈椎的软组织,如纤维环、关节囊、后纵韧带、等均有丰富的交感神经供应,交感神经受刺激后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复杂的临床症状[2]

参考文献

  [1]王笑中,焦守恕.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兰州:民卫生出版社,1979.335~338.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1992:2477~250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定痛点药物注射与坐位牵引治疗颈椎病
焦点新闻
·颈椎手术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心病患者的骨密度分析
·活血通下汤治疗骨折患者便秘
·脊髓损伤病人的便秘
·脊髓型颈椎病与性功能障碍
·失血、内毒素所致的MODS大鼠胃肠道激素的变化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三抗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