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血吸虫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胆囊血吸虫病6例临床病理分析

胆囊血吸虫病6例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9年第1期第11卷 病例报告

作者:李 海

单位:江苏昆山市第一民医院(昆山 215300)

  门脉系统为血吸虫的重要寄生部位,病变多累及肝脏、结肠 等处,累及胆囊的报道极少。我院地处江南血吸虫病流行区,自1983年1月~1998年1月间, 因胆囊炎而行手术切除的标本中,发现6例胆囊血吸虫病。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病理资料

  本组6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0~59岁,均有疫水接触史,并以右上腹痛为主要临 床表现。病程最短3年,最长12年。B超检查提示慢性胆囊炎2例,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4例。 均行胆囊切除术。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胆囊粘膜萎缩或增生,肌层纤维组织轻度增生。粘膜层 、肌层内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粘膜层至浅肌层见散在或成堆的血吸虫虫卵沉积。虫卵 均已钙化,未见新鲜虫卵或虫卵肉芽肿等特异性变化。虫卵数量为每低倍视野3~14个。 病理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血吸虫病。

  2 讨  论

  当体接触了疫水后,血吸虫尾蚴可以经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变为童虫。经血液循环,最 后在门静脉系统发育为成虫并产卵。由于血液动力学原理,虫卵多沉积于肝脏和结肠,又由 于门静脉无瓣膜和虫卵本身的重量,部分虫卵又可以通过相应的吻合支血管逆流入胆囊,沉 积在胆囊的粘膜层或肌层。至于血吸虫卵对胆囊的损害过程,一般认为虫卵沉积后,卵内毛 蚴头腺产生毒素,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和坏死,形成嗜酸性脓肿,其表面粘膜坏死形成 浅溃疡,虫卵周围多量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形成假结节[1],并可并 发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促发结石形成,以及合并胆囊出血和十二指肠瘘[2]。从本 组的6例病理学观察来看,有几点尚需进一步商榷及探讨。

  2.1 胆囊炎的发生因素复杂,是由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各种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机体调节因素等。虽然虫卵的存在可以作为异物,引起某种程度的机 械性刺激,但毕竟未能从虫卵中提取出某种特异性致病因子,亦未见新鲜虫卵,所见虫卵均 已钙化,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已无分泌毒素作用。同时亦未见有虫卵肉芽肿等特异性变化, 故无法说明虫卵的沉积与胆囊炎的发生有何组织学上的联系。复习文献,亦未见提及胆囊血 吸虫病的虫卵周围有何特异性改变[1,2],故对虫卵沉积于胆囊粘膜或肌层的情况 ,并不足以说明虫卵即是诱发胆囊炎的证据。

  2.2 虫卵的存在,可能会作为一种“补充”因子,与胆囊内其它各种 综合性因子共同形成更强大的致病因素,从而增加了发生胆囊炎的机会。至于是否与并发急 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出血及十二指肠瘘有关,尚待进一步探讨,至少在目前尚 未能从病理组织学观察中得到证实。

  2.3 按照血吸虫尾蚴随体循环的播散途径,胆囊血吸虫病应是多见的 ,但从文献复习中极少见有胆囊血吸虫病的报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患胆囊炎而行 手术的血吸虫病患者中,大多尚不存在门脉高压的情况,使得血吸虫卵极少有机会逆流入胆 囊。而相当一部分胆囊血吸虫病患者,未作胆囊手术,无法从病理检查中得到证实,这也许 是胆囊血吸虫病极少发现的原因。

  2.4 胆囊血吸虫病术前无法确诊,只有在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时偶然发 现,所以术前无法针对胆囊血吸虫病给予相应的治疗,只能按照胆囊炎的发病程度决定采取 治疗方案。若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新鲜虫卵及虫卵肉芽肿等特异性变化,说明并不 存在活动性感染,故不必再给予抗血吸虫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郭奉云,曹尧贤.胆囊血吸虫病2例.实用外科杂志,1987,7(9)∶460.

  2 王金生,等.胆囊血吸虫病(附7例报告).实用外科杂志,1991,10(2)∶634.

(1998 05 28收稿)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误诊为脑胶质瘤的脑型血吸虫病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
焦点新闻
·急性白血病儿童血脂、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变化
·CD<sub>44</sub>v3基因蛋白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改变
·便秘的研究现状
·关于提高我国便秘外科工作的一点建议
·匹维溴铵对小鼠功能性腹泻及便秘的治疗作用
·西沙必利与治胃灵合用治疗慢性便秘90例
·西沙必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附104例报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