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测定及其意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年第11期第20卷 论著摘要
作者:许宁 石爱平 赵忠文
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泌尿外科,吉林省泌尿男科疾病研究所 长春 130021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症(BPH)及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进行测定,就两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1995~1998年经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癌 25例,其中开放手术 19例,经尿道前列腺癌切除术(TUR-CaP)6例。年龄48~60岁,平均54岁。BPH 20例,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获得前列腺,年龄58~72岁,平均68岁。12例正常前列腺取自意外死亡男性,年龄 23~ 29岁,平均25岁。上述标本均经病理证实后,用生理盐水洗净,切成4cm的小块,液氮处理后-80℃冰箱储存。前列腺癌根据 TNM分期标准:T1、T2 17例,T3、T4 8例。其中非转移性前列腺癌 16例,转移性前列腺癌9例。
免疫组化ABC法:冰冻切片去内酶,10%血清封闭,各加1∶100鼠抗人Ⅷ因子IgG,1∶20羊抗人VEGF IgG过夜,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加相应二抗37℃孵育 1小时,DAB显色,复染。以光镜下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VEGF表达强度-~+++计0~3分;因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是微血管的标记抗原,所以微血管密度可计数高倍镜下10个视野的微血管数,取平均值。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
结 果
(1)VEGF在前列腺癌中呈强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胞浆,基质细胞及肿瘤周围的纤维细胞、单核细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在增生及正常前列腺上皮呈弱表达或不表达,但在基质中可见不同程度的表达。(2)VEGF表达强度和微血管密度:前列腺癌为1.95±0.7、51.1±15.3,BPH为0.9±0.1、27.0±3.1,正常前列腺为0.5±0.1、15.3±2.7,转移癌为2.4±0.2、62.3±4.1,非转移癌为1.7±0.2、41.9±6.1;在前列腺癌中均高于增生及正常前列腺(P<0.01),在转移性癌中均高于非转移性癌(P<0.05)。VEGF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589,P<0.002)。
讨 论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实体肿瘤生长的直径不超过2mm[1]。本组研究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增生及正常前列腺 (P<0.01 ),而转移性前列腺癌中,微血管密度高于非转移性癌(P<0.05 ),与国外研究的结果一致[2],表明微血管密度是区分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和鉴别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本研究观察到VEGF蛋白广泛分布于前列腺癌细胞、前列腺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还发现,VEGF在正常、增生和前列腺癌中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一致,即在前列腺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及增生前列腺,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高于非转移性癌。VEGF的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589,P<0.002)。提示VEGF表达对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肿瘤血管新生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判定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及转移危险性的重要指标。
VEGF表达受p53及V-Src的正负调控[3],利用抑癌基因对 VEGF及血管生成的抑制,或利用VEGF反义RNA及抗体对前列腺癌进行治疗将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Folkman J,Shing Y.Angiogenesis.J Biol Chen,1992,267∶10931-10934.
2 Brrawer MK,Deering RE,Marianne B,et al.Predictors of pathologic stage in prostate carcinoma:the role of neovascularity.Cancer.1994,73∶678-684.
3 Debabrata M, Leonidas T, Vikas P, et al.Wild-type p53 and V-Src exert opposing influences on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gene expression . Cancer Res.1995,55∶6161-6165.
收稿:1999-01-11 修回:199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