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组织及尿脱落细胞CD44v6表达的研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第20卷 论著摘要
作者:白福鼎 史时芳
单位:白福鼎 史时芳 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尿脱落细胞CD44v6表达情况,以分析其对膀胱癌诊断的意义并探讨CD44v6在膀胱癌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997年9月至1998年3月住院膀胱癌患者41例,非癌对照者37例。术前留取新鲜尿液,制成细胞涂片4张,2张常规HE染色,2张免疫组化SP法染色。随后收集手术标本以及对照组中正常膀胱粘膜标本制成蜡块,切成5μm厚片2张,1张常规HE染色,1张免疫组化SP法染色。
按试剂说明书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人鳞状上皮切片作为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光镜下观察,发现胞膜或胞浆棕黄着色颗粒的脱落细胞者为细胞涂片SP法染色阳性;组织切片SP法阳性者为细胞膜棕黄线状染色的阳性细胞≥10%。
结 果 尿脱落细胞CD44v6免疫组化法敏感性为73%(30/41),特异性为89%(33/37);常规尿细胞学法敏感性为34%(14/41),特异性为95%(35/37)。两法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Ⅰ级、Ⅱ级、Ⅲ级膀胱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5%和65%。膀胱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膀胱癌Ta~T1组表达率为92%,而T2~T4组表达率为6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蛋白,属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人类CD44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号短臂上。Gunthert等在大鼠模型上首先发现CD44v6与转移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膀胱癌CD44v6表达以全层上皮为特征,绝大多数浅表性肿瘤表达(92%)。随着肿瘤级别升高,表达率逐渐下降;随临床期别的进展,表达也逐渐缺失;肌层浸润者与无肌层浸润者有显著性差异。Ross等[1]认为这与CD44v6在同型细胞间粘附作用有关,细胞-细胞,细胞-基质间粘附性的丧失可能促使肿瘤逆分化和促进间质和肌层浸润,并促使远处转移发生。CD44v6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可能取决于物种、肿瘤类型或宿主的微环境,在膀胱癌,CD44v6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转移抑制因子,膀胱癌CD44v6表达缺失与预后差可能有关。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1例膀胱癌及37例非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进行CD44v6表达产物的检测,并与尿细胞学诊断法比较,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尿脱落细胞CD44v6免疫组化法较常规细胞学法为优。认为CD44v6检测可能有助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参考文献》
[1] Ross JS,Rosario AD,Bui HX,et al.Expression of the CD44v cell adhesion molecule in urinary 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Mod Pathology,1996,9∶854-860.
(收稿:1998-06-08 修回:199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