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下膀胱肿瘤(附10例报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年第3期第20卷 简 报
作者:李中华 张时纯 齐范
单位:李中华 张时纯 齐范(410078 长沙,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泌尿外科)
自1991年1月~1998年4月收治10例30岁以下膀胱肿瘤。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占同期膀胱肿瘤的3.8%(10/261)。男7例,女3例。年龄1.5~30岁,平均20.5岁。病程7天~5年。首诊临床症状:血尿5例,排尿困难2例,体检B超发现2例,膀胱刺激症状1例。
术前、术中膀胱镜检加组织活检阳性率为100%。结合TNM分期:移行细胞癌4例(0~Ⅱ级/Ta~T1期)、横纹肌肉瘤2例(T2、T4)、腺癌1例(T3)、粘液瘤1例、平滑肌瘤1例,1例拒绝行活检及治疗,肿瘤性质不明。肿瘤部位:位于膀胱前壁2例,右侧壁3例,左侧壁2例,后壁1例,颈部1例,不详1例。均为单发肿块。
治疗与结果 移行细胞癌4例行肿瘤单纯切除加电灼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横纹肌肉瘤和1例粘液瘤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平滑肌瘤行单纯肿瘤切除,1例横纹肌肉瘤和1例腺癌者拒绝治疗。1例拒绝活检及治疗。
随访9例,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存活1个月~7年,无复发;1例晚期横纹肌肉瘤拒绝治疗,出院后1.5个月死亡;1例腺癌半年后死于肝肺转移;余3例仍存活(1~3.5年)。
讨 论 文献报道青少年膀胱肿瘤发病率约占同期膀胱肿瘤的5%[1],本组为3.8%;国外报道移行细胞癌为0.8%,本组为1.5%。
青少年膀胱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症状隐匿或以间歇性血尿为主,易被忽视,甚至误诊为运动性血尿、肾炎、出血性肾紫瘢,结核,尿路感染等良性病变而延误诊治。常予以“止血、抗炎”等对症处理,血尿停止即给人“治愈”假象。因此早期诊断困难。除加强对这类疾病认识,一些辅助检查应作为常规,以防止漏诊,误诊。B超检查对膀胱肿瘤的早期及术后随访较为重要,KUB加IVU对判断血尿来源、肿块位置及与结石相区别十分有用,膀胱镜检查加组织活检可直观了解肿瘤部位、形态、数目、大小等,并可明确病理诊断及初步分级、分期,指导治疗。
青少年膀胱肿瘤的治疗同样依据肿瘤的性质,分期,分级及部位决定治疗方案。考虑患者年轻及其肿瘤特征,治疗上宜简单局限、保留膀胱及其功能,但当与提高存活率相悖时,应考虑行膀胱全切术。其预后与肿瘤性质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与成人相比,其预后较佳。本组1例粘液瘤因侵及肌层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4年无复发。
青少年膀胱移行细胞癌多为单发,表浅、恶性度低、分化好,预后明显较成人好。因此,在治疗上应偏于保守,主张肿瘤单纯切除加电灼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配合膀胱灌注治疗。
青少年膀胱恶性肿瘤中以肉瘤多见。膀胱横纹肌肉瘤以男性居多,年龄多不足5岁[2],好发于膀胱后壁近尿道内口处,临床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女性患儿肿瘤可自尿道口脱出,常伴感染,罕见血尿。IVU检查半数有上尿路扩张,膀胱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对此类患儿应与膀胱结石、输尿管囊肿、尿道瓣膜等良性病变相鉴别。膀胱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高,治疗以手术为主,尽量保存膀胱及其功能,必要时行全膀胱切术。该类肿瘤预后与肿瘤是否完整切除,肿瘤的原发部位,肿瘤有无转移等有关。Hays报道Ⅰ期病变者的3年无瘤存活率为83%,Maurer等报告Ⅰ期经完整切除肿瘤配合VAC(VCR+AMD+CTX)化疗,无瘤存活率92%。
参考文献
[1] 卓林,姜书传,杨维娟. 青年人膀胱癌(附七例报告).皖南医学院学报,1996,15∶245-246.
[2] 黄澄如.小儿泌尿与男生殖系肿瘤.见:吴阶平主编. 泌尿外科. 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61-765.
(收稿:1998-05-14 修回:199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