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招投标专题专题 > 行业评论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标药”出现怪现象:价格降了,销量却大减

“中标药”出现怪现象:价格降了,销量却大减

——药品招标面临新课题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我国药品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有效降低药品虚高定价,让利于民。可是为什么现在中标药到不了患者手中,就医患者普遍反映对药品降价没有感觉呢?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发现药品中标后,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谁中标谁倒霉”

  2000年11月,哈尔滨市卫生局直属的14家医院联合对临床常用的20种药品进行了首次招标采购,全国近百家制药企业参加竞标,最后19种产品中标,医院的药品购入价下降了28%。然而,招标结果却让有些出乎意料。据了解,此次中标的药品,销售额较中标前大幅下降,形成了“谁中标谁倒霉”的怪圈。

  许多中标药商惊讶地发现,“中标药”在医院里根本没有“市场”,医生更愿给患者开那些更有“营养”的药品。有关资料显示,中标后第一个季度有10种药品销售量下降。其中哈市一家药厂的5毫升大脑组织液价格由每支27.4元降到14元以后,销售量锐减了96%。某制药公司生产的250毫升脂肪乳针剂每支价格下调了11.6元,销售量也下降了近八成。

  中标药品医院触“暗礁”

  记者在哈市一家大医院了解到,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标药“降纤霉”原来月消耗量在400支至500支左右,招标采购后,虽然每支价格从138元降到59元,用量却不增反降,中标后3个月未进货,而那些价格昂贵的替代品种却突然销量大增。“菌必治”招标前价格为每支55元,招标后降至每支31.2元,而中标后3个多月里,月消耗从过去的近2000支降至200多支。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一位中标企业的销售员告诉记者,经过招标采购的药品已没有多少利可图,厂家不可能给医院和医生更多的好处,所以医生更愿意给患者开些新药、进口药和贵重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更坦白:现在替代品种这么多,用价格高的药,医生收益就高,医院的收入也多,医生当然愿意用了。

  招标药品在医院遭受冷遇,令中标的药品厂商极为苦恼。哈市医药公司2000年底的药品招标会上有先锋6号、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甲硝唑、替硝唑、乙酰螺旋霉素、脂肪乳等中标,可中标后3个多月里,这几个品种在14家医院的销售额总计只有5万多元,而当初企业参与招标所花费的招标费、检验费等就近5万元。

  “阳光采购”还需更多“阳光”

  据介绍,哈医药集团中标的药品仅占其全部销售药品的10%。该公司有关士说,他们把主要市场还是放在流通领域。某制药企业一位销售员说:现在我们对招标不那么感兴趣了。”

  哈市卫生部门负责透露,在2001年8月哈尔滨市卫生局进行的第二次药品招标采购中,一些药品面临着只有一家企业竞标的局面,结果招标变成了议标。

  药品招标采购是一项“阳光工程”,对于降低药品虚高定价、保证老百姓用较低廉的价格享受到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应该卓有成效。作为一项新生制度,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目前,“中标药”不敌普通药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业内士就如何解决现存的弊端提出了一些建议。

  招标药品少是弊端之一。目前经过招标采购的药品在医院还是少数,这就给回扣等不正之风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如果医院的用药80%~90%经过招标,那么回扣之风就会受到遏制。

  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是弊端之二。药品招标采购必须有与之配套的行业监管,一旦医生接受回扣,就应受到严惩,相信如此制度之下,极少敢逾越雷池半步。

  靠药养医的局面必须改变。“药品销得好不好,全凭医生一支笔”,中标药敌不过医生的处方权恰恰说明了现存的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让医生以技术水平作为衡量收入的标准,药价回扣就不再是医生所关注的焦点了。

  目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触“暗礁”,已引起哈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哈尔滨市卫生局专门针对医生规避招标药品的现象发出通知,硬性规定各医院招标品种的进货量不得低于招标前同期的80%,违者将给予有关领导行政处罚。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卢军

2002.02.27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药品招标靠制度还是靠良心
焦点新闻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的
·关于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认定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规范药品招标采购
·卫生部规范药品招标采购的操作规范
·国家计委规范药品招标收费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实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