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儒医与儒患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9-07-17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的健康需求愈来愈强烈,对医院和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人们的健康理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自我调控等还存在着一定偏差,对生命科学规律的认识、对医学与医生的尊重、对自我健康的呵护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还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所以出现了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其不良影响人所共见,切不可等闲视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既要求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还要形成“儒医”与“儒患”之间关爱、信任的良性互动。
 
医者要有儒家情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与医是密切相关的。儒者以经世致用为崇高理想,并将对生命的关注贯彻始终;而医者在疗疾愈身的过程中也时刻不忘以身喻国,追求心与身、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与平衡,所谓“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呈现出医儒交融的气象。由此,“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产生了一代代的“儒医”。
 
既然是儒医,便对医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医者不仅要“专于技”,更要“恒于德”。学医的人要“诵、解、别、明、彰”,知天文、晓地理、通人事。既要参透医理,又要联系实际;既要知道自然的燥、湿、寒、暑,又要明了患者的饮食居处、喜怒哀乐;既要全面了解病情,辨证论治,更要视患者如亲人,充分体现仁心、仁德、仁术。所谓“大医精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独有偶,与孔子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其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向医学界提出了遵守行业道德的倡议,要求医者坚守医学的纯洁与神圣精神,视患者如父母、儿女、兄弟,终身尽己所能为患者谋利益,不可有丝毫害人之心和恶劣行为,自觉为患者保守秘密。这一振聋发聩的誓言成为每一位医学生的第一课,彰显了医者的信念与责任。
 
古往今来,多少名医大家弘扬儒家情怀,心系患者,治病救人,终身践行着医者的信念与责任。神农尝百草,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医圣张仲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葛洪弃官隐居,遍寻医书,著成《肘后备急方》;孙思邈视医学为忠孝之术、至精至微之论,成就一代“药王”;李时珍为医为药亲证亲为,重实践又尚革新,写就《本草纲目》,登上了古代药物学的巅峰……这一代代的医者用他们的仁心仁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医学与精神财富。
 
事亲者知医做儒患
 
医生有了儒家情怀,受益最大的当然是患者。那么,对患者有没有一定的要求呢?答案是肯定的。所谓“儒患”,就是要求患者也要有儒家情怀,爱人之心。要珍爱生命,关注自身的健康;多学习和了解一些医学常识,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还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
 
中医认为,生病起于“过用”,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提示人们恬淡安然,起居有常,食饮有节,谨和五味,不妄作劳。又说,“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说的是生活条件富足的人饮食无度,容易导致内热疾病,也就是现代人们常说的“富贵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人却背离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食则大鱼大肉,偏嗜过激,完全不顾寒热温凉,四气五味,生病就找医生,病愈则将医嘱忘于脑后,毫不检视自己,甚至得了病却埋怨医生。一些常见多发病如肥胖症、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均与饮食不节、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又如,很多家长“关爱”孩子,食则不忌饱,衣则不避暖,殊不知“过爱反害”,小儿为纯阳之体,脾胃虚弱,食过饱则伤脾胃,穿过暖则汗出易得风寒,再加上饮食偏嗜,营养搭配不合理,径情任性,不知节制,所以屡屡生病却不知其中缘由。以上种种都应该引起深思。
 
金代名医张从正著有《儒门事亲》一书,他对书名的解释是:“惟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清代医家邵辅解释说:“名书之义,盖以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药品酒食,非孝不能备也。故曰: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清代医家吴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一书中也有类似说法。《孝经》曰:“天地之道,人为贵。人可不识人之形体以为生哉,医可不识人之形体以为治哉。”这不仅指出医者应性情中正平和,体现仁心仁术;而且要求“知医为孝”,为人子女者要学习一些医学知识,多了解长辈的健康状况,唯其如此,才能常备“五常之德”,常行“孝悌忠信”,使家人和自己都得到健康。
 
诚然,要达到上述境界也是不容易的。对医者而言,需要将儒家情怀和仁心仁术结合起来,努力求索。对患者而言,要理解、尊重和信任医生,同时还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疾病情况,谨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周恩来总理是儒患的典型代表。他一生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同时十分关心医学事业,在与许多老中医的交往中,留下了很多佳话。
 
著名老中医蒲辅周经常为周总理看病,周总理经常夸赞他“既是高明中医,又懂辩证法”。周总理十分关心蒲辅周的工作和生活,听说蒲辅周家的收音机破旧了,周总理专门将访日带回的半导体收音机赠送给蒲辅周。有一次蒲辅周生病,周总理亲自去探望,蒲辅周十分过意不去,周总理却说:“蒲老,你为我们的保健负责,我们也对你的保健负责,不是一样吗?你要好好保重身体,一般的病请你的学生看就行了,我也转告其他首长,不要轻易惊动你。你健康长寿了,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嘛。”周总理还指示一定要把蒲辅周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整理出来,继承下去,并亲自审阅书稿,批示出版。
 
医患友爱久久为功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对生命与健康的追求亘古而永恒。正是由于人们对生命与健康的渴望与探索,人类创造了医学。从此,在医学与疾病的互动中,在医生与患者的相互观照下,面对层出不穷的可怕疾病,一代又一代白衣天使直面危险,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和患者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前行,完成对疾病的认知、防控与征服。由此,多少医学的难题被攻克,多少危殆的生命得以延续,多少人的健康得以保障,医学由此获得了不断发展与进步,为人类文明谱写出一曲曲与时偕行的生命赞歌。
 
如今,医学还有许多难题有待解决。一方面,医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致病因素与人类疾病谱不断发生着变化,各种自然的、生物的、社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诸如环境、气候、工作压力、认知能力等,不一而足。医学在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仍会面临许多难题。医生作为医学的实践者,也存在着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经历阅历、道德水准的差异,在繁重复杂的临床工作中也难免出现偏差。另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就患者而言更是如此。社会应该以理性与包容之心对待医者,为他们创造更为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励和帮助他们不断攻克医学难题;同时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技术,更加温馨的就医环境,更加贴心的医疗服务,从而在“医”与“患”的良性互动中,共同促进我国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平衡与协调,早日实现美丽健康的“中国梦”。(孙可兴)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