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许叔微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9-07-12
宋代名医许叔微在朝廷南渡后曾定居江苏常州。南宋元初诗人陆文圭有诗赞曰:“江左知名许叔微,公来示之衡气机。天下呻吟尚未息,公持肘后将安归。”
 
幼年立志悬壶济世
 
许叔微(1079—1154),字知可,号白沙,又号近泉。许叔微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武大夫家庭,其父许浚官至左翊武功郎(宋朝从七品军官),官阶虽然不高,但全家生活也无忧无虑。许叔微11岁那年,其父患瘟疫而亡,两个月后,其母也患病而去。百日之内父母双亡,许叔微成了孤儿。父母患病而亡的悲惨事实,给许叔微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决心刻苦学医,拯救众多像父母一样的患者。他在《普济本事方》的序言中写道:“予年十一,连遭家祸,父以时疫,母以气中。百日之间,并失怙恃。痛念里无良医,束手待尽,及长成人,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
 
宋朝政府对医学比较重视,皇帝下诏整理医书,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八月,仁宗诏令编修院设置校正医书局,由当时著名医学家及学者等有组织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历经十几年,校正医书局所校医书有《素问》《针灸甲乙经》《本草图经》《脉经》《伤寒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论》《外台秘要》《金匮要略经》等,陆续刊行,颁行全国。校正医书局还主持编撰成药规范标准,名为《太医局方》,后又多次增补修订,书名、卷次也有多次调整,成书五卷、21门、279方。这些医学专著,为许叔微学习医学提供了资料。特别是失传很久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许叔微启发很大。张仲景在困厄之中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诊治,终成一代医圣的经历深深打动了许叔微。
 
许叔微在伯父许浩和乡邻的帮助下,在苦学经史儒学的同时,多方搜集中医书籍,苦读医书,废寝忘食,钻研岐黄,孜孜不倦。此外,许叔微还游学各地,寻求名师指点。经过数十年的学习与实践,许叔微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医。他妙手回春,仁心仁德,凡有病者来找,不分昼夜,无问贫富,志在救人,不求回报。1128年,真州城疫疾流行,许叔微深入到每家每户,号脉诊断,发放药品,有无家可归者,他安排住在自己家中,为其治疗。经过他的精心诊治,救活者达十之八九。乡亲们赞不绝口,称他为“神医”。
 
拒绝蔡京的“嗟来之食”
 
许叔微胸怀经世济民之大志,早年参加乡试成为举人,但是在进士考试中却屡试不第。1112年,许叔微再次到汴京参加三年一次的春闱,又名落孙山。当时因被弹劾而辞官在家的蔡京刚刚被宋徽宗召回担任宰相,并封为鲁国公。蔡京患有头疼病,遍寻京城的名医也没有医治好。蔡京早有耳闻许叔微医术高明,就派人把他请来诊治,许叔微通过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三服药使蔡京痊愈。蔡京非常高兴,当他得知许叔微进士落第后,想利用宰相的权力加官于他。尽管落第后心情郁闷,许叔微仍旧认为这是“嗟来之食”,断然拒绝了。许叔微的高雅气节得到众人的一致称赞。
 
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汴京,掳走徽、钦二帝。把许叔微抚养成人的伯父许浩也被金人掳去,押至五国城之后殉难。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许叔微也举家南迁常州定居。山河破碎,国仇家恨,激起了他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他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走及第入仕的道路。他暗下决心,苦读经史典籍,准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绍兴二年(1132年),进驻临安的宋高宗为选拔人才,开科考试。时年53岁的许叔微金榜题名,位列第五名,继续在常州行医。
 
绍兴三年(1133年),许叔微在四明(今浙江宁波)授职后补缺。绍兴六年(1136年),57岁的许叔微被授予常州府学教授(主管教育的官员),走上仕途,之后历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绍兴十年(1140年),61岁的许叔微升任集贤院学士,成为一名京官,被称为“许学士”。尽管没有驰骋疆场抗击金军,但是他在岗位上尽心尽责,为朝廷选拔、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此期间,许叔微继续研究医学,经过多年的钻研和行医实践,撰写了《仲景脉法三十六图》《伤寒百证歌》和《伤寒发微论》等多部著作。《伤寒百证歌》系统归纳《伤寒论》中载述之证候,将证候总论及分证内容共编列为100种。包括伤寒脉证总论歌、伤寒病证总论歌、表证歌、里证歌、表里寒热歌、表里虚实歌等及《伤寒论》中所见之多种证候,均以七言歌诀予以阐述分析,并根据古典医籍和有关名家论述予以诠解。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文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利于诵记,深受历代研究伤寒者喜爱。
 
与韩世忠成为莫逆之交
 
许叔微在临安任集贤院学士期间,亲眼目睹了南宋偏安一隅,朝廷昏庸腐败,奸相秦桧独揽朝纲,陷害忠良的行为。特别是抗金名将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后,他原先的满腔报国热情化为乌有,对南宋朝廷失去了信心,对自己无力改变这种状况而悲叹。绍兴十三年(1143年),许叔微愤然辞官隐退,来到风景秀丽的太湖北岸夫椒之潭溪(今江苏无锡马山),建一庐命名为“梅梁小隐”,取“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之意,在此行医济人、著书立说。这一年,他将自己生平历验有效之方、医案和理论心得汇集成书,取名《普济本事方》。全书共分10卷,包括内、外、妇、儿、伤、五官、针灸各科,收录330余方,每方首列主治、方名、药味、药量,次录治法、服法,后附一二个病例,并加评述。
 
许叔微在职期间,与抗金名将韩世忠交往甚密,经常为“韩家军”的将士们治病疗伤。韩世忠见岳飞父子冤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隐居于苏州沧浪亭,终日借酒消愁,晚年喜好释道、老庄,自号清凉居士。他时常渡过太湖造访比自己年长10岁的许叔微,二人品茗饮酒,畅游山湖之间,往往谈论至深夜尚意犹未尽,共抒忧国忧民之情怀。韩世忠戎马一生,拼杀战场,多次负伤,以致晚年多病。许叔微经常为韩世忠诊断病情,配制医方。韩世忠非常钦佩许叔微的医术和医德,题写“名医进士”匾额相赠。
 
许叔微70岁高龄时仍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将平生运用经方的案例整理编撰为《伤寒九十论》,记载了自己经治的病案90例,以《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为基础,结合个人的见解加以剖析,论述精要,是对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的进一步阐发和补充,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其后,又编撰《普济本事方续集》。
 
许叔微于1154年逝世,享年74岁。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将许叔微撰写的《普济本事方》奉为至宝,评价说:“盖士而精于医者也。观其用药制方,穷源悉委,深得古人三昧。苟非三折肱,良不易辨。盖其心存普济,于以阐发前人之秘,以嘉惠后人者,厥功伟矣。”(郑学富)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