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药对功用 张志远临证经验总结茯苓功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2-06-07
国医大师张志远学识渊博,学验俱丰,严格考证医家生平、著作,辨析、验证医家学术经验,在中医药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处方用药善于考证本草,并结合自己临证经验,形成对药物的独到认识,继承发展,守正创新,发挥中医药独特应用价值。张志远娴熟运用茯苓药对的经验,足以启迪后学。
 
茯苓药对功用
 
张志远结合历代文献和临证经验,总结茯苓功用:
 
①宁心定悸,治疗心悸忐忑不安,精神恍惚,恐惧易醒,时感空空然,可为君药。
 
②行水消肿,通利小便,用量30~60g,给予虚弱患者,常佐以泽泻、白术、黄芪、山药、当归、人参等。
 
③安神定眩,治疗似坐舟船旋转状态,若伴耳鸣、失眠多梦,与天麻、阿胶、百合、朱砂、磁石等相配。
 
④镇咳化痰,适于虚劳性、痰多型咳嗽,或久嗽不止,茯苓每剂至少用30g,宜与麻黄、百部、白芥子、苦杏仁、五味子等合用,治疗效果明显。
 
张志远临床应用茯苓善用药对配伍,精而不杂,疗效显著。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经过临床应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有一定理论依据和一定组合法度的二味或三味相对固定药物的配伍。药对具有内在的组合规律,是七情配伍用药的发展。两药合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或产生与原药各不相同的新作用等。《神农本草经》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而视之,当有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药对配伍体现了方剂规律性特征与辨证论治的内涵,其形式独特,效果突出。张志远临床善用的茯苓药对配伍茯苓-甘草、茯苓-泽泻、茯苓-天麻、茯苓-麻黄等,提高了药效,扩大了应用范围。下面以茯苓、甘草药对为例,谈茯苓配伍。
 
茯苓宁心定悸,消痰利水,《伤寒论》应用茯苓,主要发挥其利水祛饮作用。对于痰饮所致的心下悸,茯苓功能利水祛湿、宁心定悸;甘草生者泻心下之痞,熟者能补中气之虚,功能化生气血,缓急养心。张志远强调,甘草可调节心律治疗心律不齐、脉结代、心动悸、脉搏忽快忽慢等症状。二者配伍,清代汪昂《本草备要》有论述:“甘草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补而不滞;甘草健脾益气。两药合用,一方面增强健脾功效,另一方面茯苓的淡渗之性能约束甘草甘缓之性,从而避免甘草碍湿中满的不良反应,两者配伍治疗脾虚饮停、阳虚水泛等因虚致水的证候。现代研究表明甘草中主要成分包含甘草黄酮、甘草酸、甘草多糖、甘草次酸等,其中甘草黄酮与甘草次酸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具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据张志远经验,凡患者惊悸不安,自觉内心忐忑,茯苓与甘草合用,会有良好治疗效果,同时茯苓、甘草配伍龙骨、牡蛎,用以调理精神疾患,如受惊而恐、遇事则惧、噩梦不断等,皆有明显作用。
 
典型医案
 
1984年张志远曾诊一文史专家,因精神遭受创伤,常常出现幻觉,“如人将捕之”。就诊时心悸、惊恐,两眼呆直,神识恍惚,失眠,表情淡漠,思想不集中,纳差。舌暗苔白,脉沉弦。遂予自创茯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药用:茯苓50g,炙甘草15g,龙骨30g,牡蛎30g,桂枝15g,附子(先煎)15g,紫石英30g。加生姜6片,健胃,防止呕恶不舒。每日1剂,分3次饮用。连续服药15剂,恢复正常。张仲景《伤寒论》谓:“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此案阳虚水泛,水积不散,水犯心则悸。故治以化饮温中、通阳利水。处方由调理心下悸之茯苓甘草汤加减而成,重点镇静疗惊,主治心慌心悸、心神不安、胆怯、恐惧。茯苓利水渗湿、宁心定悸,还可安神,促睡眠;甘草补脾益气,且能补心气、养心,调理心律不齐、脉象间歇等症状。两药合用中气得充,脾运健旺,共奏利水渗湿、养心定悸之功。龙骨、牡蛎、紫石英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桂枝温通心阳、化气行水,附子补火助阳,两药合用温通经脉。张志远临证经验凡心慌心悸、忐忑不安、六神无主者,于方中加入茯苓、甘草,便有良好治疗作用。此外,两药配伍做成丸、散剂,每日3次服用,可改善精神恍惚、睡眠不佳、恐惧等神经衰弱症状。两药配伍应用,重点在于茯苓大剂量使用,用量30~60g;若出现神志不安症状,可添加龙骨、牡蛎、紫石英,助重镇安神,效果良好。(王玉凤 张冰玉 刘桂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
Tag标签: 茯苓(89)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