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肌梗塞恢复期的心功能评价
现代康复 1999年第11期第3卷 康复评定
作者:陶贵周 王卓 宣力平
单位:陶贵周 王卓 (辽宁省锦州医学院附属一院,辽宁 锦州 121001);宣力平 (锦州发电厂医院)
关键词:心肌梗塞恢复期;心功能;康复
[摘要] 目的:了解心肌梗塞病人恢复期心功能,以指导康复。方法:应用心阻抗图观察心梗恢复期病人40例心功能指标。结果:恢复期心功能下降,陈旧心梗时间长短及有无Q波对心功能无影响,前壁梗塞较下壁梗塞对心功能影响大。结论:心梗恢复期康复训练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496(1999)11-1358-02
我们应用心阻抗图微波来观察分析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及心输出量,观察其梗塞部位、时间及异常Q波对心功能的影响,以指导病人康复期的康复治疗及生活。
1 材料与方法
1.1 恢复组 4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均有典型病史,经血清酶谱变化和心电图所证实。急性发病后2个月病情稳定者,男29例,女11例,年龄33~74岁,平均59.8岁。急性心梗后时间:2个月~3年21例,3~5年12例,5年以上7例。梗塞部位:前间壁15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14例。恢复期心电图改变:相应导联仍有Q波或QS波31例,Q波消失9例。
1.2 对照组 40例与恢复组逐个进行配对形成对照组,配对条件:选择年龄相近(相差不超过2周岁),经问病史查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证实的健康者。
1.3 检查仪器及测量指标 采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SJ-42型四道生理记录仪,按Kukicek四电极法固定电极。每个检查对象均于呼气末同时记录心阻抗微分图、心电图、心音图,记录纸速50mm/s,每次记录5~10个心动周期。射血B点确定,微分波升枝有切迹者按切迹处计算,无切迹者一律按基线法向上校正15%。主要测量指标:射血前期(PEP)、射血时间(LVET)、电机械收缩时间(Q-S2)、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指数(CI)及总外周力(TPR)。
2 结果
检查结果详见表1~表3。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组别 |
n |
Q~S2(S) |
PEP(S) |
LVET(S) |
PEP/LVET |
对照组 |
40 |
0.427±0.018 |
0.101±0.001 |
0.316±0.015 |
0.342±0.021 |
恢复组 |
40 |
0.424±0.021 |
0.123±0.014 |
0.281±0.024 |
0.457±0.26 |
P |
|
>0.05 |
<0.01 |
<0.01 |
<0.01 |
表2 两组心输出量与总外周阻力的比较(±s)
组别 |
n |
SV(ml) |
CO(L/min) |
CI(L/min.m2) |
HR |
TPR |
对照组 |
40 |
73.68±13.91 |
4.92±1.15 |
2.61±0.05 |
63.8±8.61 |
1529±618 |
恢复组 |
40 |
49.27±12.81 |
3.35±0.89 |
1.94±0.06 |
65.60±13.1 |
2731±689 |
P |
|
<0.01 |
<0.01 |
<0.01 |
>0.05 |
<0.01 |
表3 梗塞后时间、部位、有无Q波与心功能关系(±s)
项目 |
n |
PEP/LVET |
SV(ml) |
CI(L/min.m2) |
P |
3年以下 |
21 |
0.446±0.021 |
52.41±11.03 |
1.961±0.341 |
>0.05 |
3年~5年 |
12 |
0.441±0.040 |
49.52±16.45 |
1.908±0.474 |
>0.05 |
5年以上 |
7 |
0.439±0.024 |
50.83±12.91 |
1.947±0.469 |
>0.05 |
前间壁 |
15 |
0.442±0.04 |
49.89±10.51 |
1.879±0.393 |
>0.05 |
广泛前壁 |
11 |
0.381±0.016 |
53.61±11.2 |
1.17±0.48 |
<0.01 |
下壁 |
14 |
0.421±0.07 |
45.12±11.52 |
1.91±0.61 |
>0.05 |
有Q |
31 |
0.433±0.041 |
48.96±13.76 |
1.978±0.521 |
>0.05 |
无Q |
9 |
0.427±0.021 |
52.47±14.01 |
1.932±0.464 |
>0.05 |
从表1可见恢复组PEP明显延长,LVET缩短两者比值增大。表2说明恢复组SV、CO、CI均降低表明心泵功能降低,而TPR则明显增加。表3表明恢复期组中,梗塞后时间及有无Q波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梗塞部位发现广泛前壁心梗对心功能影响较下壁、前间壁大(P<0.01),并且易出现心律失常47%。3 讨论
心阻抗图作为一种元剂性功能检查已广泛应用临床。由于其操作简便、无损伤肌,既能连续性监测,又可进行运动负荷时监测,在康复医学中有广泛应用前景。PEP可反映左室除故建设与心肌收缩力的大小,PEP/LVET的比值增大,SV、CI的降低是泵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本资料显示恢复组较对照组LVET缩短,两者比值增大,SV、CO、CI均明显下降(P<0.01)。恢复期心功能降低主要是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引起的。因为坏死的心肌经过吸收、纤维化,进而由瘢痕组织所取代,使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丧失或下降,与整齐心肌收缩功能的协调性、同步性发生障碍,而导致心脏泵功能障碍,心功能下降。这与国外最近报道结果相符。虽然本资料显示心梗恢复期患者心功能下降,但坏死的心肌瘢痕化后已趋向稳定,坏死的心肌6~8周后形成瘢痕,以后对心功能的影响较恒定。故梗塞陈旧期后的时间长短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对心功能影响较下壁、前壁间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有二:其一:前壁是心脏心缩收、舒张活动度最强的部位,也就是说是心脏射血的主要原动力,此部位形成瘢痕必然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其二:广泛前壁心梗往往梗塞面积较大,而下壁及前间壁相对梗塞面积较局限。至于广泛前壁心梗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则与急性期报道一致。恢复期有无Q波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主要是心电向量的变化及侧枝循环形成所致。
作者简介:陶贵周(1959-),男,内科副教授,硕士,硕士导师。研究方向: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性心脏病学。
[收稿日期]199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