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腹泻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5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54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第20卷第1期

  陈军林 蔡忠钦 钟日荣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治疗 小儿难治性腹泻

  小儿难治性腹泻,多伴有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肺部感染等。在治疗上甚感困难,病死率也较高。1991年4月~1998年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体会如下。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住院婴幼儿腹泻患儿84例,均经临床及有关检查确诊,并符合Avery提出的难治性腹泻标准(1,4)(1)发病年龄较小,3个月以下多见;(2)腹泻病程≥2周;(3)合并营养不良与生长障碍;(4)经一般治疗无效;(5)预后严重,病死率高。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54例,西药治疗对照组(对照组)30例。

  治疗组:男45例,女9例;年龄1.5月~3岁,平均1.5岁;发病月份各季节均有,但以6~8月份为多;混合喂养、工喂养计42例;腹泻病程2~4周28例,4~8周17例,8~12周9例;腹泻次数每日>10次28例,发热者37例,伴脱水31例,贫血40例,有营养不良者34例,佝偻病28例,维生素A缺乏2例,鹅口疮20例,尿布疹30例,夸希奥柯综合征2例,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38例。

  对照组选择病情相近的腹泻患儿:男24例,女6例;年龄均<2岁,平均1.5岁;发病月份为6~8月份;混合喂养、工喂养24例;腹泻病程2~4周15例,4~8周11例,8~12周4例;腹泻次数每日>10次15例,发热者20例,伴脱水17例,贫血22例,有营养不良者19例,佝偻病15例,鹅口疮11例,尿布疹17例,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20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治疗方法

  1 给药方法 治疗组:患儿按中医辨证分两个证型治疗。(1)脾虚泻30例:大便稀溏或挟不消化食物,色淡黄,时愈时止。证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呆。指纹淡红,舌苔薄润。治法: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10g 茯苓10g 白术10g 扁豆10g 山药10g 莲子肉10g 薏苡仁10g 砂仁3g 赤石脂10g。(2)脾肾阳虚24例: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面色NFDA1白,四肢厥冷,指纹淡红,苔白质淡,治法:温补脾肾。方用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黄芪10g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五味子10g 补骨脂10g 炮姜10g 山楂炭3g 乌梅10g 陈皮6g,肢冷、完谷不化显著加肉桂、制附子。

  上两型治疗不当,病情严重,而出现伤阴、伤阳、阴阳俱伤之症,治疗困难,本组中有4例。伤阴:治法滋阴收敛,玉液汤加减(生黄芪、生山药、知母、五味子、天花粉、乌梅、沙参、玉竹)。伤阳:温阳固脱,益气敛阴。方用附子理中丸合真养脏汤(参、白术、炮姜、肉桂、肉豆蔻、龙骨、牡蛎、制附子)。而阴阳俱伤,治疗时参考以上两证。

  以上中药均每天1剂,连服8~10天。同时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针对抗感染病原的抗生素、饮食疗法及微生态疗法等。

  对照组:仅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维生素B120.1mg肌肉注射1次,用10天;叶酸10mg,每天3次,用10天;促菌生1片,每天3次(或米雅10mg,每天3次),用7~10天;复合维生素B1片,每天3次,用10天。并酌情用庆大霉素1~1.5万u·kg-1.d-1,分3次口服,用3~5天(或氟哌酸10~15mg·kg-1.d-1,分3次口服)。若舌红绛,肛周潮红,加用克霉唑20~60mg·kg-1.d-1分3次口服,连用3天或5天。亦配合饮食疗法及支持疗法。

  2 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淋巴细胞转化率(LTT)及临床疗效。

  结  果

  1 疗效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辨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2 临床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及好转的例数分别为48、5,21及6,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88.9%及98.1%)高于对照组(70.0%及90.0%)具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两组在疗程治疗过程中分别有1和3例因病情恶化死亡,以未愈计。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 见表1。治疗前两组IgG、IgA及LTT均降低,治疗后均获相应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gG、IgA、LTT比较 (X±s)

组别   例数 IgG(g/L) IgA(mg/L) LTT(%)
治疗 治前 54 6.3±1.3** 1080±220* 40.5±8.5**
  治后 53 9.4±7.4*△▲ 1460±580*△▲ 64.0±8.3
对照 治前 30 6.9±1.0** 1100±130* 39.0±9.2**
  治后 27 8.4±2.4 1260±570 65.0±4.4
正常值     8.2±2.4 1270±450 63.0±7.5

  注:与正常值比较,*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正常值来自本院儿科研究室及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免疫室讨  论

  中医学认为:久泻必虚。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嫩弱,脾胃尤其如此,每虚多实少,或虚实夹杂。故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祛邪次之,重在调理脾胃功能,不轻易攻伐(1)。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辨证配合西药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效果满意。

  难治性婴幼儿腹泻的病理学基础,除胃肠道局部病变外,也涉及到免疫、内分泌代谢、血液等方面,特别是免疫缺陷者易发生久泻或暴泻而致正气虚弱(1)。本组病例检测了免疫状况作为观察指标,证实了与免疫调节障碍(包括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我们选用了健脾益气的参苓白术散加味,及温补脾胃的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后的免疫学指标改善明显好于单用常规西药者,也提示中药健脾益气和温补脾胃可以提高体的免疫功能。

  体质衰弱患儿(营养不良,佝偻病或支气管肺炎),当饮食失调时,更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肠道感染迁延。如果用药不当继发二重感染及菌群失调,加重脾胃功能失调,使腹泻迁延。因此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及继发感染三者互为因果(2,4)。故切断此恶性循环,应从扶正补虚入手,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辨证属于脾虚,脾肾阳虚,且虚实夹杂,对此类腹泻不宜滥用抗生素以免招致肠道菌群失调及继发二重感染(1,3)。中医治疗着重于健脾扶土,温中燥湿疗法,当病情已由常证转入变证时应及时分阴虚、阳虚证候,迅速育阴维阳,调整机体内环境。当腹泻转入虚证,病情错综复杂,多属兼证。本组病例,在兼证中以继发霉菌性肠炎及肺炎较多见,中医辨证是伤阴证候,应增液清热,方用玉液汤加减。继发肺炎应培土育阴,方用附子理中汤。本病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适当配合饮食,支持疗法,纠正菌群失调及控制继发感染并消除隐患病灶,祛邪扶正,就能渐趋痊愈。

  陈军林(福建省立医院儿科(福州350001))

  蔡忠钦(福建省立医院儿科(福州350001))

  钟日荣(福建省立医院儿科(福州350001))

  参考文献

  1,叶孝礼,周尚仁.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2—76.

  2,叶瑞云.小儿慢性腹泻的营养治疗.实用儿科杂志1993;8(4)∶205—208.

  3,方鹤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新概念.实用儿科杂志1993;8(4)∶212.

  4,姚福宝,王建奎.糖原性腹泻.临床儿科杂志1989;(5)∶312—313.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蓉生禾腹康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
焦点新闻
·C-erbB-2表达、SPF与乳腺癌的预后关系
·雌、孕激素受体状态与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关系
·化疗对乳癌病人内分泌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550例乳癌生育状况分析
·“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意义
·舒血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
·冠心病影像学综合诊断和优选应用的探讨
·45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