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麝针治疗中风30例临床观察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第4卷 中医康复
作者:田琨 叶谦 薛春兰
单位:田琨(陕西核工业咸阳市215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叶谦(陕西核工业咸阳市215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薛春兰(陕西核工业咸阳市215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1986~1992年采用头皮麝针治疗中风病3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9~66岁。病程1~30d19例,1~6个月8例,半年以上3例。脑出血8例,脑血栓形成22例。临床表现:头痛11例、恶心呕吐13例,语言障碍11例,昏睡8例,深昏迷2例。中浅昏迷6例,瞳孔不等大1例,偏瘫30例,肌力0~Ⅰ级15例,Ⅱ~Ⅲ级13例,Ⅳ级2例。
脑出血患者于入院后前1周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吸氧、吸痰等综合抢救措施。1周后停用甘露醇,开始头皮麝针治疗的同时给以蝮蛇抗栓酶0.75μ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15d。脑血栓患者入院后如有颅压高则用甘露醇降颅内压,同时即开始头皮麝针和蝮蛇抗栓酶治疗与脑出血相同。
两组病人均予对症处理,如有高血压者内服心痛定,卧床时间长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过程中,叮嘱患者活动肢体。选区:患者对侧头皮的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操作:取麝香10g溶于95%酒精100ml中,待完全溶解呈淡黄棕色溶液后,将针灸针浸泡入内1周后应用。区选准后,常规消毒,用26号2.5寸麝针进针,针应刺在肌层,以200次/min以上的速度进行捻针,至针刺区感发热,同时活动患肢。捻转5min,留针5min,反复捻针留针3次后即起针,每日治疗2次,10d为1疗程。休息5d,再行下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3疗程。
麝针实验室鉴定:采用麝香识别法,取玻片加10%水合氯醛2滴,将麝针置于其中,10min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麝针表面散在附着有棕黄色方形或长方形结晶,与麝香粉末溶液结晶颜色形状相同。证实麝香附于针灸针表面[1]。
2疗效标准与结果
2.1疗效标准完全恢复:说话基本正常,瘫痪肢体肌力达到Ⅴ级、生活能自理,恢复部分工作能力。显效: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肌力提高至Ⅲ级,需扶拐杖行走,生活需人协助。好转:自觉症状好转,肢体功能有改善,肌力恢复在Ⅱ级。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2.2结果完全恢复:16例(53.3%);显效10例(33.3%);好转3例(10%),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
3讨论
采用头皮麝针快速捻转法治疗中风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大脑皮层尚存的功能,改善大脑和肢体的血液循环,使处于抑制、半抑制状态的脑细胞发生兴奋,重新恢复正常功能,减少后遗症。有实验证明头皮针灸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性。能使血管舒张,加速血流运行,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及氧的供应而改善组织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通经活血,祛瘀生新的作用。而麝香辛温芳香走窜,能通诸窍,开经络之壅滞,具有开窍醒神作用,现代药理学认为小剂量麝香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针灸有助药力发挥,麝香有助头皮针刺取效迅捷,针药并用共同达到加大通经络,利血脉之度。加用蝮蛇抗栓酶静滴,具有去纤、溶栓、抗凝、降低血浆粘度,改善脑微循环等作用,蝮蛇抗栓酶~3含有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生长,调节代谢,加速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观察患者半年以上者3例,结果均为好转和无效,提示发病的早期治疗是康复的关键。
收稿日期:199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