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物理康复293例疗效观察
现代康复 2000年第5期第4卷 经验总结
作者:胡坚勇 孙幼贞
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颈椎病是由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近年来,我科采用牵引配合红外线灯,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29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颈椎病293例,男121例,女172例。病程≤1年172例,>1年121例。按年龄分布,<30岁3例,30~39岁35例,40~49岁58例,50~59岁114例,>60岁83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检查,大多为C4~7骨质增生,98例合并椎间隙狭窄。其中椎动脉型76例,神经根型217例。
1.2 治疗方法 随机分3组进行治疗。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组(A组)122例,取中药红花、干姜、川芎、威灵仙等10味,适量加水煮沸后过滤备用。治疗时用滤纸浸透药液,采用DIL-Ⅱ型骨质增生电疗机,电极衬垫10cm×5cm×2块,浸有药液的主电极放置颈椎部位,副电极放置症状较重一侧的肩背部,电流密度0.05~0.1mA/cm2,每次20min,1次/d,10次为1疗程。牵引组(B组)73例,采用天津产坐式重力颈椎牵引机,用枕颌四头吊带固定,头前倾10~20°,双臂自然放松下垂,牵引量5~20kg,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分次加大牵引量。颈后配以200W红外线灯照射,以温热为宜,每次20min,1次/d,10次为1疗程。综合组(C组)98例,为牵引加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方法同前。
1.3 疗效标准 完全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减轻,体征部分消失;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
2 结果
293例颈椎病治疗结果经Ridit分析AR=0.448-0.552;BR=0.427-0.563;CR=0.60-0.716,则C组与A组或B组P均<0.05,疗效差异有显著性;A组与B组P>0.05,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217例神经根型治愈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C组与A组或B组χ2=11.77,χ2=11.05,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A组与B组χ2=0.116,P>0.05,差异无显著性。217例神经根型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2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结果
|
完全恢复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 |
A组 |
6 |
32 |
59 |
4 |
37.62 |
B组 |
2 |
15 |
32 |
2 |
33.33 |
C组 |
8 |
35 |
22 |
0 |
66.15 |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生虽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基本病变仍以退行性变为主[1],系由增生骨赘刺激脊神经根或神经根周围的软组织,造成周围组织的肿胀、粘连,间接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并引起以头颈部、肩胛、上肢疼痛、麻木、眩晕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体征[2]。
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时,中药离子通过直流电作用导入皮内,并在皮下形成离子堆,在局部发挥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作用;直流电则能使局部组织的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导致组织细胞通透性增高,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促使肿胀、炎症、粘连的吸收,改善和消除临床症状、体征。
牵引配合红外线灯治疗时,通过重力牵拉与热作用,使椎间隙适当增宽,改善受累神经和椎动脉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对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状态,并缓解颈部痉挛肌肉的张力,砬轻和消除疼痛[3]。
在临床观察中,我们注意到该两种疗法对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均具有较好疗效,且两种疗法各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如两种疗法合用,则具有明显的相加协同效应,其疗效远较单一疗法为佳。
另由于颈椎病是一种病情复杂、病程长,以退行性变为主的疾病,因此单用理疗来根治疾病尚有一定局限性。故目前已十分重视颈椎病的社会康复防治,鼓励患者了解颈椎病的病因与疾病发展规律,掌握个人、家庭保健康复措施,这既有利于配合临床治疗、提高疗效,又可以大大降低颈椎病的复发机会,这不失为提高颈椎病康复疗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定麟.颈椎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36~38
[2]郭万学.理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95~698
[3]王洪生.牵引综合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1990,3(1):54~55
(收稿:20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