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药根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长期为当地居民提供独具特色的民族医疗服务。20世纪80年代,傣医药与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族医药并称为“中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1]。2011年,傣医药“睡药疗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名录。近年来,随着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高发及傣医药在医疗事业中作用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出傣医药的有效性。本文将从傣医药理论起源、傣医药基本理论体系、内分泌代谢病的傣医理论基础及其实验研究现状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1 傣医药的理论起源
傣医药的理论起源主要涉及3个方面。(1)生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医药理论体系的发展会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即从本能医学、医巫同源到理论医学的发展过程。(2)印度佛教及印度医学的影响。古印度南传上座部佛教于2~3世纪传入我国傣族地区,其后以巴利文音系为基础,结合印度字母体系创制了古傣文。“四塔五蕴”学说即源于佛教,傣族人民运用此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从而奠定了傣医药的基本理论[2]。(3)汉文化及中医药学的影响。在傣医药发展的后期,由于汉文化对傣族地区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之中医药学的传统医学体系强大的生命力,对傣医药产生了巨大影响[3]。
2 傣医药的基本理论体系
傣医药的理论核心是四塔五蕴学说。四塔指地、水、火、风。五蕴指色、识、变、想、行。四塔与五蕴的平衡协调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四塔五蕴发生偏盛偏衰会导致疾病发生[4]。傣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傣语:短朴害)、问诊(傣语:探朴害)、闻诊(傣语:反、聋朴害)和摸诊(傣语:赶朴害)[5]。傣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平四塔五蕴、分塔论治、雅解治疗。调平四塔五蕴以调四塔总方为基本治疗,是傣医临床常用的基本方,包括四平汤、五宝药散和亚洲宝丸等。分塔论治包括调风塔方、调火塔方、调水塔方和调土塔方[6]。雅解疗法是傣医学理论中最具傣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未病先解、先解后治2个阶段。未病先解是指傣医提倡患者平时坚持服用“百解片”,以达到解毒、保健和防病的作用。因此,傣族人每年会不定期地服用各种解毒的药物防病。先解后治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指人体患病后应先服解药,以解除导致疾病的各种因素,再给予治疗药物;其二是对患病时间长及久治不愈的患者,应先服解药以解除前面用药不当或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达到理顺人体气血的目的,再进行疾病治疗,以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3 傣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理论基础
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高尿酸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多存在长时间的代谢异常。从傣医药的角度看,代谢异常多归因于人体内的毒素,如长期摄入高脂饮食会导致血液中血脂异常,发生高脂血症,此为“脂毒”;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会引发糖尿病,此为“糖毒”;血液中的尿酸升高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此为“尿酸毒”。因此,源于饮食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代谢异常可归于食物毒。毒素长期作用于机体,对血管壁、血流状态、大血管、微血管、神经、关节、脏器等造成损害。因此,傣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第1法则是雅解理论,旨在用解药将人体的诸毒给予化解[7]。如傣药芽糯妙(肾茶)具有解毒作用,可通过利水道而排毒[8]。
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傣医药诊断看,“五蕴”理论具有指导作用[9]。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五蕴方面有其特殊的表现。(1)色蕴异常:人体的外表形态、体貌特征发生改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突眼、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黏液性水肿等。(2)识蕴异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异常,如甲减所致的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肾上腺危象所致的昏迷等。(3)受蕴异常:人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如冷、热、痛、痒等感受性和耐受性发生障碍或异常,或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或视网膜病变所致的失明及白内障等。(4)想蕴异常:人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欲望等受到影响,如糖尿病所致的老年性痴呆、甲减所致的反应迟钝、垂体瘤所致的头昏、视野缺损及相关激素异常所致的性冷淡、食欲异常等。(5)行蕴异常:人的生命运动,如生、长、壮、老发生异常。内分泌系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代谢的重要机制,因此行蕴异常多发生内分泌疾病[10]。
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傣医药治疗来看,基于“四塔”理论的分塔论治是该病的主要临床治疗法则[11]。细分四塔,“巴他维塔”即土塔,土气不足会出现食少纳呆、心悸、肌肉消瘦、筋骨无力、大小便失调等症状;土气偏盛会出现全身或局部僵硬冰冷、温觉消失、恶心呕吐等症状[11]。土塔病证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爹卓塔”即火塔,火气不足会出现头昏、心悸、腰冷肤厥、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火塔过盛又会导致人体发热、口干烦渴、多汗、咽喉及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燥结等症状。火塔病证多见于甲亢、痛风[12]及糖尿病。“阿波塔”即水塔,水气不足会出现贫血、肌肤干燥、痰痒、口干咽燥、大便秘结等症状;水偏盛会出现水肿、腹泻、头身重着、形寒肢冷、痰湿咳喘、带下量多等症状[11],但水塔病证少见于内分泌疾病。“瓦约塔”即风塔,风气不足会产生排便无力、大便难下、神乏倦怠、头昏耳鸣、消化不良、胸腹胀满等症状;风气偏盛会发生头目眩晕、头痛、神志错乱、四肢震颤、行走困难等症状[13],多出现于内分泌疾病晚期或并发症期。确定患者的四塔病变兼夹病证情况和病变程度,灵活运用临床傣医专设调四塔总方(巴雅塔档细)和四塔方治疗内分泌疾病,其中调四塔总方为调土塔方、调火塔方和调风塔方[6]。
4 傣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实验研究现状
近年来,傣医药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得到肯定。针对特定的傣医药进行的实验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傣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灯台叶具有调节血糖、血脂的作用,灯台叶醇提取物对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具有降糖、调血脂和抗氧化的作用[14];灯台叶二氯甲烷提取物具有降低小鼠血糖活性的作用[15];灯台叶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小鼠α-糖苷酶的活性,可降低血糖[16]。山鸡椒、竹叶椒茎木、野花椒、五叶山小桔梗、白花丹根、黑皮跌打藤茎、灯台树去皮茎木、野花椒果实8种傣药提取物具有体外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其中黑皮跌打藤茎显著优于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17]。肾茶作为傣药中解药的代表之一,可用作代茶饮,也用于治疗水肿、糖尿病、风湿病等疾病。研究表明,口服肾茶提取物可上调机体三羧酸循环和β-丙氨酸代谢,从而促进机体的能量代谢,提高机体的嘌呤代谢水平,降低尿酸水平;上调体内牛磺酸水平,促进脂质代谢;上调乙酰辅酶A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及其对毒素的分解能力[18]。傣药雅解沙把可以显著降低蛋黄乳致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表明雅解沙把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19]。
综上所述,傣医药基于其独特的疾病认识观、疾病诊疗体系,日益显现出其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作用,但目前傣医药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的实验研究较少,虽取得一定成果,如傣药具有降糖、调脂、降尿酸、促进代谢作用等,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阐明其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李军 林兰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