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有感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7-26
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于今年五月初在陕西西安首发,连日来陕西省持续掀起学习本书的热潮。近日反复研读《梁家河》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伟大领袖的不平凡是从年轻时的一点一滴逐渐积累起来的。
 
1969年1月13日,为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了这个条件极其艰苦的陕北农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练就了稳重坚韧的性格和拼搏奋进的意志。带着“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这样的“团结观”,习近平开始融入群众,融入乡村,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一待就是7年。在这7年时间内,他硬是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不小的成绩。在读完《梁家河》之后,我才明白梁家河就是基层这片沃土的“代名词”,越是接近群众、贴近基层的地方,越是蕴含着大学问、大智慧。
 
时值毕业季,我们每一名刚毕业的中医学子都应该积极追寻自己的“梁家河”,在基层的沃土上历练、成长。我们很多中医学子刚开始工作大都有好高骛远之心。其实,要想有所成就,我们必须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从小事做起,从平凡做起,想成为不平凡的人,必须先做平凡的事。
 
我们常说中医药的根在基层,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尤其适合基层。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基层中医药事业目前仍然发展滞缓,基层中医药人才紧缺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关键、最为紧迫的问题。
 
去基层工作,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社会现实和人情冷暖,不管是对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是有益的,基层为中医培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临床实践与总结,只有真正扎根基层,在和群众的接触中,才能找到为人民服务的力量。
 
中医学子要到基层去锻炼意志。基层苦一些,但能磨砺人;基层累一些,但能塑造人。基层是我们中医药类学子施展“仁心仁术”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学校。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插队时要过“四关”,这其中的艰辛绝不是文字上的轻描淡写所能体现。但正是7年的基层实践经历练就了习近平刚毅坚强、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医学子要到基层去实践所学。基层医疗单位虽然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但参与动手和实践的机会较多,施展才能的空间更为广阔。基层工作实践积累的是经验,增长的是技术,磨炼的是意志,提升的是能力。基层医院不像大医院专病专医,病种多样,工作难度大,许多工作无章可循,只能靠自己在院校学的基本知识去摸索解决,这对于一名中医师无疑是全方位的锻炼。
 
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总书记,也跟我们很多青年学子一样,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有过失落,但他没有逃避、没有退缩,反而化被动为主动,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与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入一体,真正了解人民疾苦,完成了人生的初次蜕变。他读书修身、志存高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当代每一个青年学子的榜样。
 
《梁家河》这本书对我们刚刚参加工作的中医学子有很大的启示,让我们不再迷茫,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五载寒窗今学成,不忘初心志向远。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廖垚)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