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研讨思路 医治办法与对病下药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10-25
临床思想的来历最早是张仲景序文写到的“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批评“各承家技,一直顺旧”,这要求医生在临床中要多读经典、多领会、多立异。
 
象数理论的实践
 
道家常称“天人合一”。着重的是一,但从医学的角度看,长时刻仰观天象,俯察地舆,意图是中知人事。中医疾病发生学的起点就是人与天然是否谐和,这联系到疾病的发生。《伤寒论》序文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这是人与六合相应的反映。《素问·五运转大论》曰:“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观临八极,考建五常。”阴阳五行学说是对六合天然环境的原创概念、原创理论,并反映天然的常态规则。由于知道到天人相应的客观存在,这些概念与理论又作为知道、探求人与天然联系的思想坐标。而象数思想就是知道天人相应规则的原创思想办法了。天人相应观首要说明人与环境是敞开沟通而又谐调和和的,人与外环境不谐和即得外感病,人的内环境不谐和即得内伤疾病。
 
在《伤寒论》中首先是三阴三阳辨病,就是阴阳象数思想,也是《素问·至真要大论》阴阳之气一分为三,“以名命气,以气命处”“气之多少异用也”的使用。三阴三阳病有“康复日”“欲解时”就是象数思想的理论推演作猜测。简单说,所谓象,《易传》说是“观物取象”“观象取意”,有意象、法象,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所谓数,是数量多少,更是时空的记载。笔者以为,《内经》中标本气学说是象数思想在医学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用以说明人体三阴三阳习惯六气改变的病理转归。《伤寒论》六经证治系统有很多方证与标本中气学说相吻合、相支撑。
 
太阳寒化病变时受少阴阳热的支撑调理,如《伤寒论》第20条桂枝附子汤证。少阴热化病变时受太阳津液贮调,如第319条猪苓汤证。阳明燥化病变时受太阴津液调理,如第247条脾约丸证。太阴湿化病变时受阳明燥热调理,如第279条桂枝芍药大黄汤证。少阳相火病变时受厥阴营血的调理,如第269、270条证示。而厥阴营血失调时,风从内生,受少阳气津的调理,如第379条小柴胡汤证。当然,《伤寒论》对标本中气学说也有修正与展开,最明显的是少阴病寒化多、热化少。究竟《伤寒论》论述的是以风寒为主的六气,而标本中气理论推演的六气是均匀的。这就是目标数推导理论的医疗实践。
 
伤寒论》 中还记载了不少人与六合相应而发生种种生理、病理改变及其诊治方药的例子。如《伤寒论》的白虎加人参汤条下:“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行服”“与之则呕利而腹痛”,一味“麻黄醇酒汤”治黄疸,春月用水煎,冬月用酒煎。这些医治都是使人的阴阳与六合天然阴阳消长同步的医治手法。
 
张仲景以为要知道与使用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则,就必须运用象数思想分辩疾病、猜测结果。经过各种方术谐和阴阳象数,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法术”。
 
临床根本思想
 
首辨病,求病因,知势位,识病传
 
伤寒论》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于寒邪外感是病因,太阳受病是病位,是否传变需求调查脉症。
 
首辨病 伤寒三阴三阳病是六个分类范畴,确立病名,主症、病因、病机即在某范畴内。辨病分类就是便于知道疾病的源头地点。
 
求病因,知势位 这是审因辨证的进程,知道三阴三阳病,就是知道疾病的势位。不少人了解辨证论治时,只注重了当下的证候,辨寒热虚有用方,而忽略了对病情的展开改变,即:对动态的曩昔、现在、将来的剖析,结果是限制了自己对疾病的知道,也往往容易失误。如《伤寒论》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假如不辨病,不知是伤寒,不问曩昔只见现证,有或许被误以为胃阴虚证。
 
从伤寒与杂病治病传变 一般来说,伤寒病按三阳三阴病传;杂病从脏腑辨证,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领先实脾”,从五行胜复中猜测。伤寒杂病兼有者,应知先后病。伤寒与杂病,理论上天壤之别,实际上却很难分开。
 
诊脉参证,审判病机势位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伤寒论》中对脉象的论述,有时是病机的表达,有时是判别征兆的标志,有时是施治的攻略。
 
辨证抓主症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又如《伤寒论》第101条写明柴胡证若干,并附“但见一症就是,不用悉具。”临床上捉住主症医治,其他问题可方便的解决。
 
选方主证
 
随机运用 就是《内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临床思想的表现。
 
序贯用方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小柴胡汤主之。”“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这种序贯是建立在对病程的剖析后,有计划地用方医治,而不是盲意图。对中医理论及方剂掌握得越多,临床医治杂乱病例成功概率就越大。
 
从小青龙汤证加减看伤寒论的辨治思想
 
小青龙汤的病因病机应是伤寒有表证,内有停饮、水气,临床组方用桂枝芍药甘草解表,干姜细辛五味子化停饮止咳,假如是干呕发热而咳,就加麻黄半夏等。归纳说,因、机、症、方药是其辨治思想。
 
重温《伤寒论》的上述内容,或许可用“诊病审因,辨证察机,随机选方,无方立法,对症用药”五句话来归纳,能直接深刻地反映根本临床思想形式。
 
医治办法与对病下药
 
中药的收集、加工多考虑时节的影响;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煎药用的甘澜水、清浆水、潦水、清酒、苦酒、麻沸汤等均反映了象数思想。中药服药时刻、办法也与时节、四时、昼夜、平旦、日晡等相关。当然,除口服之外,还有猪胆灌肠、瓜蒂催吐、阴道纳药、苦参汤外洗、当归生姜羊肉汤药膳等多种途径,无不表现了“法于阴阳,和于法术”。
 
值得留意的是《伤寒论》烧裈散治阴阳易,反映了激活免疫机制的效果,有点像古代的人痘接种防治天花。《金匮要略》肘后獭肝散治“鬼疰,一门相染”。用獭肝散口服医治,是补充进步本身免疫机制的医治手法。本草中没有烧裈与獭肝,但这些都是天然疗法当中较先进的免疫医治办法,是中医对特别疾病的辨病用方医治,值得现代中医留意与反思。
 
象数思想是《伤寒论》临床理论思想的柱石,以方术谐和人与天然的阴阳象数,致使平和是理论导向。六经证治系统是对《内经》标本中气学说最大的医疗实践。首辨病、求病因、知势位、识病传以认病;辨证要善抓主症,然后选方主证、无方立法、对症用药。这是它的根本临床思想途径。或归纳为“诊病审因,辨证察机,随机选方,无方立法,对症用药”五句话。辨证察机重点是抓主症。而医治办法除注重象数思想辨治之外,对特别病也有特别的直接辨病用药。均值注重。这就是《伤寒论》原创的多元临床思想。但思想观的魂灵更在于勤求古训出领悟,采方活用立异知。
 
伤寒论》研讨思路
 
前史上研讨《伤寒论》稀有百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宋代成无已《注解伤寒论》,用经典医籍注释。清代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以病证类方,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以方类证,并作串解。近代日本学者以吉益东洞为首,在明治维新时期,医疗系统以西医为主的大背景下,坚持倡导“东瀛医学”“汉方医学”,把中医分成医经派与经方派,注重发扬经方的临床使用,把物理学的单一要素作科学实验的调查办法引进对中医学系统的认知上来。这在其时的日本甚至中国均有积极的影响。时过境迁,假如至今仍否定文明科技的传承展开的前史事实,对《伤寒论》作切断前史的研讨,只会徒增人为的困难。这也是我国学者遍及不认可、不选用的研讨办法。所以,笔者从追溯源流下手,讨论经典之间的临床思想办法办法,是原创临床思想的第一步传承。
 
伤寒论》原创思想的启示
 
伤寒论》为咱们供给了向上溯源《内经》的理论思想导向,向下开启后学临床思想根本途径,然后成为后学的临证攻略。当然,仅凭学习《伤寒论》来认知临床思想学肯定是不行的,特别后世很多的临床实践累积不断丰富临床思想办法办法。因而,从源流展开对临床思想学的理论整理与归纳总结后世实践积淀,应是建设中医新学科的方向。
 
为了知道天人相应的客观存在的规则,中华民族的先人最早创造出象数思想,可推溯源到五千年前河图、洛书、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象数等。而象数思想使用到医学理论上首先是《内经》,特别是七篇大论。但张仲景的《伤寒论》将《内经》的这些象数思想的医学理论,特别是标本中气学说作了大胆而成功的医学实践。也就是把人的三阴三阳的阴阳象数客观存在作为知道疾病发生、展开改变规则,并辅导确诊和预后。根据不同疾病审因疗疾、辨证用方、对症下药,意图在于顺水推舟医治疾病。
 
另一方面,象数思想在生命科学范畴不断浸透,延伸成中医的辨证思想。这一实践进程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象数思想在辨证论治中的运用,应不断认知、谐和人与天然的象数相谐和即“法于阴阳,和于法术”的防治思想。几千年的实践验证的经验总结就是临床思想的使用的结晶。
 
西医对人与天然的知道更多的是留意到微生物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中医首先从天然界的六淫作为外因影响人体导致生病的疾病观。笔者想象,若与时俱进,把六气分为邪与气致病,既有微生物之邪,也有能量、信息或微物质等物理、化学因子对人体外环境及内环境的相应影响,六淫、六邪多相感发病,六气多相应发病。比方风湿、哮喘冠心病等宿疾表里相应方可发生。寻觅天人相应详细的客观途径,将会对中医根本理论发生更深化、科学、详细的说明,或许会对中医学发生巨大的推进效果。(王伯章)
Tag标签: 伤寒论(47)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