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也是养生的重要季节,网上盛传各种伏天养生法:三伏天要以“坐月子”的方式养生、不能喝冷饮要喝热茶、不能吹空调……这些养生方法都正确的吗?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中医养生原则就是要顺应自然,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很多流传很广的养生方法并不一定科学,为此,王祥生对几种养生传言逐一解析,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从。
误区一: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用医生开药方
酷暑难耐的季节,为什么还要提倡吃生姜呢?其真正含义是:暑热天气,人们都喜欢吃寒凉食物解暑,而过多的寒凉食物会损伤人的脾胃、耗损人体的阳气,适当进食一些辛温散寒的食物可消除这些副作用,而生姜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提倡“夏吃姜”。如果没有喜食冷凉食品的习惯,或者一直在吃温热的食物,那么再多吃姜就会“火上浇油”引起上火。炎热的季节,适当进食一些凉润的瓜果以解暑热之气,所谓热则寒之,只是别贪凉过度。
同样,有人提倡夏季多喝羊肉汤也是这个道理,王祥生说,夏季喝羊肉汤进补,只适合阳虚之人。大多数人在夏季呈阳盛状态,喝多了羊肉汤或吃多了羊肉,反而会导致大便干燥、上火。就算是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不要大补。
误区二: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
正解:谚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道理。但对老年人来说,“夏练三伏”则不太适宜。
夏季在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暴走的中老年人,虽大汗淋淋仍坚持锻炼。对此,王祥生提醒,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这样的天气养生要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大汗会耗伤人体阳气和津液,酷热的天气如果持续锻炼很容易引起中暑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中老年人一定不要在盛夏过度运动,因为出汗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容易引起心脏病、脑梗等病的发生。
伏天锻炼一定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宜做体操、散步、打太极等轻度运动,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不宜运动量过大。
误区三:多喝绿豆汤 不能喝冰镇饮料
正解:绿豆汤寒凉,长时间饮用易伤脾胃。
有人一到酷暑季节,每天大量的喝绿豆汤,甚至煮绿豆汤当水喝,不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王祥生介绍,从中医的角度看,属寒凉体质的人,如怕冷、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宜多喝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处于月经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绿豆汤,以免伤害身体引发痛经。
对于网传三伏天里,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的养生传言,王祥生表示,此说法太过绝对。夏季酷暑难耐,此时喝一点冰镇的饮料,既可以解暑,同时又让人觉得舒服,未尝不可。关键的是不能太过贪凉,如果一味用寒凉之品,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
误区四:夏季需防暑 不存在防寒
正解:夏季防暑是首位,但这并不代表夏季就不需要防寒。对于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喜欢贪凉的人来说,防寒也需注意。
王祥生介绍,“春夏养阳”是夏季重要的养生原则。三伏天,人体阳气在一年中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很多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关节炎等病大多是由于寒邪入侵机体所致。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夏季当心寒邪找上门,一是防止受凉,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等;二是少食冰凉的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
误区五:三伏贴包治百病
正解:三伏贴对于辨证为虚寒型的疾病有效,不适合阴虚火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