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难以自制 采用体针结合脐针治疗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05-12
患者,女,63岁,2018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呃逆,22点后加重(频率约1次/h),夜不能寐伴喉咙隐痛2年余。病史:每逢入冬即出现规律性打嗝症状且咽痛口干,严重时不定处出现针扎样剧烈疼痛、瘙痒,长期便秘,便色发绿,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生化检验结果示:三酰甘油2.43mmol/L↑,血糖6.13mmol/L↑。刻下症:呃逆,寐差,便秘皮肤瘙痒,面色苍白,两颧淡红,眼睑下垂,上下两唇颜色不均,局部散见紫黯斑点,舌尖淡红,苔薄白,舌根处略黄,舌下脉络明显,偏青色,脉弦细数。西医诊断:膈肌痉挛。中医诊断:呃逆。取穴:内关,膈俞,三阴交,公孙,雷风相薄,山泽通气,坎卦。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露出肚脐,碘伏棉球消毒穴位局部,然后取0.25mm×2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按卦位(图片扫描文章标题处二维码)的排列顺序针刺山泽通气(先艮位后兑位)、雷风相薄(先震位后巽位)、坎位,针灸针对准穴位与皮肤呈15°~20°角,快速刺入皮下,缓慢捻转进针,进针深度为15~22mm;体针选取内关、公孙、三阴交针刺,针刺深度为15~22mm,均行平补平泻(公孙不行针),留针55min。仰卧位针刺完成后,取俯卧位针刺双侧膈俞,每15min行针1次,强刺激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2d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按语:呃逆是膈肌不自主间歇性、痉挛性收缩,同时声门关闭,喉间呃呃有声,难以自制。《灵枢·口问》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素问·宝命全形论》:“病深者,其声哕。”顽固性呃逆易于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紊乱,故应及早治疗[1]。本案患者年迈体弱,《证治汇补·呃逆》中指出:“伤寒及滞下后,老人、虚人、妇人产后,多有呃症者,皆病深之候也。”结合四诊,诊其病机为气血生化乏源,气滞血虚,肺胃失和,肾精亏损无力摄纳,故肝木失养,虚火上冲,横逆犯胃,致胃中气机不畅,且其病情多于22点后加重,此时为肝经流注,故以疏肝解郁、健脾补肾、填精补血行气为治则。
 
脐针理论认为,脐是人体全息的缩影,取六十四卦中的山泽通气(先针艮位,后针兑位)为通之大法,主治诸般气滞疾病;艮卦属性是止,有停止寓意,落腑在胃,胃居于膈下,胃气以降为顺;兑卦意征泽,落脏在肺,肺经循行经过膈肌,肺、胃气同主降,刺之可益气健脾,行气降逆[2]。取六十四卦中的雷风相薄(先针震位,后针巽位),震卦属性是动,落脏在肝,肝主疏泄,巽卦属性是入,落腑在胆,肝胆两者互为表里,取雷风相薄,可疏肝除郁,调畅气机。取坎位,坎卦象征水,在人体与泌尿系统、肾对应,刺坎位有补肾纳气之效。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灵枢·经脉》载:“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经脉循行经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可改善心脏供血,助力肺气宣通与胃气下降功能,良性调节胃、心、胸气机,从而缓解膈肌痉挛。公孙为脾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阳维脉,两穴合用,上下相用,理气降逆,治疗胃、心、胸疾病疗效确切。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刺之能益气补血、疏肝行气。膈俞位于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间,汇聚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具有活血化瘀、养血生血的作用,且解剖位置对应胸膈,有利气宽胸之功,可有效缓解膈肌痉挛。
 
该病例采用体针结合脐针治疗,立法合理,安全效速,为呃逆的中医外治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叶晓波,宋南昌.针刺配合脐疗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3):93-94.
[2]黄正瑜,田雅云,冯楠楠,等.甲状腺肿大案[J].中国针灸,2019,39(1):94-95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申善美 黄正瑜
河南中医药大学

Tag标签: 呃逆(23)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