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疫病防控的营养策略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08-28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国内出现并迅速扩散,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人群普遍易感[1]。国家各级卫生部门迅速提出防疫防控措施,出台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其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3版)》指出,新冠肺炎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2],并号召各省、市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中医专家,结合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医药防治对策。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南》[3],陈伟等[4]编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建议》,旨在提高国民的自身免疫力,多管齐下,有效遏制疫情的恶化。
 
1 重庆地区人群体质特征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指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例》载:“医之治病,当审其土地所宜。”都明确提出了“因地施治”的思想。仝小林院士团队[5]因此结合武汉当地环境及疫情的临床特点,将新冠肺炎归属于“寒湿疫”,并创制了“武汉防疫方”。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目前“因地施治”提出采用营养与食疗预防本次疫病的文章较少,杨志敏等[6]提出广东地区食疗原则应注重清淡、易消化,避油腻、燥辣、寒凉,并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以健脾、祛湿、补虚、和胃为法,根据不同体质提出了相应的食疗处方。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在《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的通知》中推荐了数种适宜热带地区的食疗方[7]。白明华等[8]在《基于108 015例样本数据的中国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分析》中提出,不同地域因地形地貌、温度湿度、经济水平、饮食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影响当地人群的体质特征。
 
重庆地处我国西南、长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该地区饮食以麻辣为主,长此以往会加重对脾胃的损伤,导致运化失司,湿热内生。由于环境气候、饮食文化内外因相互作用,调查研究显示,西南地区前3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阳虚质、湿热质、气虚质[8]。因此,本地区的疫病防治营养与食疗策略应具有针对性。合理运用食疗方,可维持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对肺炎康复期患者可起到瘥后防复的作用。
 
2 膳食营养的中医理论基础
基于营养食疗对大众体质增强、防御病毒及修复受损脏器的指导作用,笔者用中医传统养身学说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9](以下简称《指南》),及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的《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10]。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其一,食饮有节,也就是《指南》中提到的哪些食物应多吃、适量及少吃,对不同食物推荐摄入的量化。中医不仅对食量做了指导,在肥甘、冷热、五味等方面也做了解释。以食量言,《老老恒言》引《洞微经》云:“太饥伤脾,太饱伤气。盖脾借于谷,饥则脾无以运而虚脾;气转于脾,饱则脾过于实而滞气。”说明食量必须有节,不宜过饥过饱。以肥甘言,《黄帝内经》一贯主张节食肥甘厚味,认为肥甘厚味是养生防病之忌。如“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论》);以冷热言,要求饮食的冷热有节,不可过度。《灵枢·师传》指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孙思邈提出一个标准:“热无灼唇,冷无冰齿。”可见冷热有节是养生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以五味言,《黄帝内经》强调五味不可偏嗜,《素问·至真要大论》载:“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天之由也。”指出食物的五味,各自虽能针对某一脏为主而增补其气,但若五味偏嗜,“增气”过久,则又可使该脏脏气偏亢,从而导致五脏之气的失调,影响健康,产生疾病。因此,《黄帝内经》主张调和五味,《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其二,“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疫情期间应顺应季节变化,尤其是本次疫情发生在秋冬季节,故应当奉行“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保持情志安定,避免过度疲劳,以保存正气,增强抗应激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注意环境温度变化,衣物增减适度,汗出及睡眠时避风;每天适度运动,促进人体代谢功能健全,形神合一,保全精气,维持健康体重,有助于国民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效果。
 
3 重庆地区防疫营养与食疗建议
笔者通过检索、分析中医与营养相关专家意见及建议,并结合重庆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群病例特征,整理出适合本地区疫病营养与食疗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3.1 益气扶正类
加味玉屏风饮(益气通阳固表):黄芪20g,麸炒白术10g,防风10g,桂枝10g;煎煮代茶饮用,每日1剂,5d为1个疗程。本方以黄芪为君,固护肺卫之气;白术为臣,令中焦有气血生化之源;防风桂枝为佐,实卫固表、搜风逐络。适用于素体肺气虚弱,易患瘟疫者。
 
3.2 祛风散寒,化湿利水类
薏苡仁粥(健脾渗湿,利水消肿):薏苡仁30g,粳米30g,盐少许。将薏苡仁洗净捣碎,粳米淘洗,同入锅内,加水适量,共煮成粥,粥熟后加入少许盐调味,适量温服,每日1剂,5d为1个疗程。本方中,薏苡仁为君,健脾利湿;粳米和调中气,为臣;盐为佐,制利湿太过兼以调味。适用于素体脾虚,易受疫邪,内湿相应者。
 
3.3 理气化痰类
橘皮丝瓜汤(理气化痰止咳):丝瓜200g,新鲜橘皮5g。煮熟服食,每日1剂,5d为1个疗程。本方重用丝瓜为君,以祛风化痰、解毒通络;合橘皮理气化痰。适用于体虚外受疫邪,肺脾失和,痰浊内盛者。3.4清热解毒葛根百合粥(清热泻火):葛根粉50g,百合30g。水适量,煎煮百合10min,加入葛根粉,成糊状供服食。每日1剂,5d为1个疗程。本方以葛根为君,清解阳明热毒;百合为臣,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适用于疫毒外犯,正邪交争,袭扰心神者。
 
4 小结
目前,针对本次疫病的治疗尚未研发出特效药物,预防显得极为关键。《素问·刺法论》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正气虚弱,则邪气乘虚侵袭,正不能胜邪而易病。所谓正气虚,即体质免疫力低下,因此,以《黄帝内经》养生学为基础,大力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居家膳食营养及中医食疗,提升国民自身防病抗病的免疫力,是重要的措施和目的。笔者以本文的些许观点抛砖引玉,希望更多中医与营养的专业人士能针对此次疫病结合当地地域特点,挖掘古代医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防疫经验,给处于疫情下的人们提供简便易操作的居家食养方案,同时以利于感染治愈的康复期人群的全面康复。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邓鑫 韩锐 孔亚 高燕翔 李天琪 朱丹平
重庆市中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