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花、银花花,山坡上,藤蔓爬,爬上树来爬刺架。采摘不怕刺儿扎,多多采摘送妈妈……”这首儿歌唱的是金银花。记得母亲的小院旁,有一蓬金银花老藤,每到春末夏初,那盘盘绕绕的藤蔓间绽发出一簇簇鲜亮的花儿,先是白花居多,后是金花白花斑驳耀眼,宛若一对对展翅欲飞的白蝴蝶、黄蝴蝶,辉映得母亲的小院金灿灿、白亮亮一片。
金银花为多年生半常绿灌木,因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一柄双色而得名,也叫双花、二宝花。此花木经冬不枯,初春绽芽吐叶,暮春双花盛开,故而又称“忍冬”。
古代文人对金银花多有赞美。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隐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写有一首《余杭》诗:“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诗中描写暮春时节,烂漫的山花先后凋零,依次送别春天。这时节,忍冬和蔷薇开放了,忍冬花清香悠悠,蔷薇花浓香扑鼻,熏染得村村寨寨都浸润在淡淡的芳香之中。
明代文人郑文康曾写有一首《药名诗》:“使君有子正乌头,双眼空青气伏牛。半夏里来知母健,忍冬归去亦忘忧。”诗中嵌有九种中药名,其中即有“忍冬”,表达了对故土对母亲的一往情深。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对忍冬评价甚高,认为它有高士之风,其《金钗股》诗云:“金虎胎含素,黄银瑞出云。参差随意染,深浅一香薰。雾鬓欹难整,烟鬟翠不分。无惭高士韵,赖有暗香闻。”“金钗股”为金银花又一别名,诗句描绘了其美态和韵致,读来令人倾慕。
金银花生命力极强,随意一段花木,扦插于竹篱院落或田园地畔,年复一年蔓延开来,沿着枯枝乱杈攀援,缠绕成一蓬蓬篱架,每年春末夏初或深秋时节,繁花似锦,绿叶婆娑。有的金银花藤木可经年繁茂,甚至长成千百年的古藤老木,与紫藤、凌霄、葡萄并列为“蔓木四品”“四大藤花”,成为一道不可多得的园林风景。
不过,金银花的药用价值比之观赏价值要高得多。《名医别录》将其列为上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我倒是爱着金银花的清香微苦,晨起偶觉嗓子沙哑热痒,出外散步,于农人的篱院旁揪得两朵,含入口中品咂,顿感苦香满口,格外舒惬。记得小时候,我偶感风寒,嗓子肿痛,眼睛赤红,母亲采摘了大把黄黄白白的金银花,加上山里采来的土蜂蜜煮粥,吃不几回,炎症渐渐消去。炎炎夏日,蚊虫叮咬,我们小孩子常患皮疹,痛痒难耐。家人烧煮一锅金银花汤,盛于木盆里让我们泡澡,并饮金银花茶,连泡加喝,不消多久,止痒消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