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炙”字的用法 炙甘草炮制方法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03-07
甘草历代炮制方法考证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的炮制加工品[1]。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解毒消痈、调中止痢等功效。在历代本草中,有关炙甘草的炮制方法记载较多,在汉代出现了火炙、炒制;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酒酥制;唐代《千金翼方》出现了蜜炙,宋代出现了火炙、炒制、炭制、醋炙、盐制、浆水制、火炮、油制、胆汁制、爁制、蜜炙、煨制、皂荚制等;元代《活幼心书》有“湿纸煨透”[2];明代有胆汁制、醋炙、炭制、蜜炙、火炙、酒制、姜制等;清代炒制、火炙、蜜炙。目前临床使用炙甘草,多为“蜜炙甘草”,然而方剂成书年代不一,历代本草使用炙甘草炮制方法不一,本文就炙甘草历代炮制方法进行详述,论求共识。
 
历代医药书籍中炙甘草炮制方法的记载
 表1 历代医药书籍中炙甘草炮制方法的记载
甘草的历史沿革、现代相关法规要求与文献报道
 
1.炙甘草的历史沿革
《金匮玉函经》首载炙甘草,“炙焦为末”[2],距今一千八百多年。以后的历代许多医药书籍中都有关于炙甘草炮制方法的记载。有火炙、炒制、火炮、酒酥制、蜜炙、炭制、醋炙、浆水制、盐制、胆汁制、油制、爁制、皂荚制、煨制、酥制、姜制、酒制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具体见表1。
 
2.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炮制要求
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炙甘草炮制规定:“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蜜炙时,用炼蜜。每100kg待炮炙品用炼蜜25kg”[1]。
 
3.地方法典炮制要求
笔者查询了19个地方炙甘草炮制规范[3],其中炙甘草炮制所用辅料都为蜂蜜,辅料用量20~35kg(每100kg药材用量)不等,15个地方对炮制用火候提到了要用文火,18个地方对炮制后成品色泽做了规定。具体见表2。
 
4.相关文献报道
笔者查询了中国知网2000年至2018年有关炙甘草中药炮制的相关文献,基本上采用了蜜炙法[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其中,“炼蜜”中用到中蜜4篇,未区分嫩中老蜜11篇。炼蜜:沸/开水=1∶n(n:为0的1篇、不详的7篇、少量或适量/少许的6篇)。曹廉[18]对蜜炙方法进行改进,用定量黄酒替代开水稀释炼蜜,每100kg甘草中,加入炼蜜30kg,用黄酒5kg稀释。其中有7篇对熬制炼蜜的蜂蜜有了规定(洋槐蜂蜜4篇、枣花蜜2篇、老瓜头蜜1篇)。具体见表3。
 
炙甘草地方炮制规范记载
 表2 炙甘草地方炮制规范记载
注:“-”表示未载。下表同。
 
蜜炙甘草的相关文献
 表3 蜜炙甘草的相关文献
 
讨论
1.炙甘草历代炮制方法的演变
由表1可知,炙甘草历代的炮制方法由少到多又到少,炮制工艺由粗到精,炮制理论由无到有。历代的发展不一,汉代仅有简单的“炙焦为末”和“微炒”两种方法,亦未对炙和炒提出要求和程度;南北朝开始出现用辅料酒制并出现规格和标准,《雷公炮炙论》云:“凡使,须去头尾尖处,其头尾吐人,每斤皆长三寸锉,擘破作六七片,使瓷器中盛,用酒浸蒸,从巳至午,出,曝干,细剉,使一斤用酥七两涂上,炙酥尽为度”[19];宋代由于医药学的发展,炮制技术得到提高,炮制方法骤增,出现了炭制、醋炙、煨制、盐制、胆汁制、蜜炙等,炮制理论《博济方》出现“炒存性”[20]。元明时期,炮制方法只增加了姜制、麸炒,其他制法有所减少,但炮制理论大量出现,其内容十分丰富。清代炮制方法明显减少,只保留了火炙、炒制及蜜炙,并开始有了米炒或蜜炙和中补脾胃的理论。炙甘草发展到现在常用的炮制方法有蜜炙和单炒。由地方炮制法规标准可知,目前各地所用炙甘草为蜜炙甘草
 
2.炙甘草相关法规的要求
经考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地方炮制规范,炙甘草炮制方法为蜜炙,目前市场上所用炙甘草也多为蜜炙甘草,然而相关法规对蜜炙品的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场的蜜炙甘草大多只是表面挂蜜,断面几乎不见蜜,也有个别厂家为追求好看的外观,直接将药材加入蜂蜜后烘烤,弃用了传统的炒炙。追其原因,相关法规对炙甘草的制法只有简单的“取甘草片,加入一定量的炼蜜,炒至某种颜色,不粘手时取出”要求。19个地方炮制炼蜜用量20~35kg(每100kg药材用量)不等,15个地方对炮制用火候提到了要用文火,18个地方对炮制后成品色泽做了规定(有黄色至深黄色、深黄色、表面棕黄色、表面黄色、老黄色、金黄色、黄色、表面红棕色等),拌蜜后炒前是否闷润,10个地方做了规定[江西闷透(待蜜吸尽),北京闷润2~4h,宁夏、江苏、甘肃闷润,浙江、山西、辽宁、广西、吉林稍闷]。以上各地方炙甘草没有统一的蜜炙标准,仅从炮制成品的外观色泽不足以判断蜜炙品的优劣,亟需完善炙甘草蜜炙品的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
 
3.炼蜜的分级
从2000年至2018年有关炙甘草中药炮制的相关文献分析可知,目前炙甘草炮制方法基本采用蜜炙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炮制通则”[1]规定:“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蜜炙时,用炼蜜。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炼蜜25kg”。目前相关法规规定蜜炙时用炼蜜,然而所用炼蜜标准法规没有相关规定,各地也没有统一的炼蜜标准,根据炼制的程度炼蜜通常可分为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是指炼蜜温度在105~115℃,相对密度为1.34左右,色泽无明显变化;中蜜是指炼蜜温度在116~118℃,相对密度为1.37左右,呈浅红色;老蜜是指炼蜜温度在119~122℃,相对密度为1.40左右,呈红棕色[21,22]。从表2可知,其中“炼蜜”中用到中蜜4篇、未区分嫩中老蜜11篇。谢明[23]认为“炮制中药一般用中蜜少用嫩蜜”。张泰等[21]“一般认为炮制用蜜以中蜜较为适当”。是否炙甘草蜜炙时炼蜜选择中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统一的炼蜜工艺及质量标准还有待加强。
 
4.炙甘草“炙”字的用法
从相关法规与文献[24,25]可知,炙法即包括了酒、醋、盐、姜、蜜、油等液体辅料相关的泛指炮炙方法,而不是具指,且相关辅料制备的其他中药命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正文中都是具指,如姜半夏、法半夏、酒大黄、醋五味子等,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炙甘草的命名欠规范,炙甘草并不等于蜜甘草
 
综上所述,纵观历朝历代炙甘草炮制方法,提示我们在读方剂、读经方时对炙甘草的用法要有更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100首经典名方用到炙甘草的方剂达到27方(东汉10方,唐代1方,宋代8方,金朝3方,明朝3方,清朝2方),由炙甘草历代炮制方法的演变可知,东汉时期还未出现蜜炙甘草,自唐代才开始使用蜜炙甘草,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对于现今炙甘草蜜炙工艺中炼蜜的标准、炼蜜的用量、加沸水的用量、蜜炙品的标准等还未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从炙甘草历代炮制方法、相关法规要求以及现代文献研究进行考证,为开展蜜炙甘草的饮片规范化研究、经典名方复方中药制剂研发、提高蜜炙甘草饮片质量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吴萍 张志国 郭爱枝 杨磊 石继连 周逸群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传统技术传承基地 中药成药性与制剂制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Tag标签: 炙甘草(1)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