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贾春华教授主编的《中医学——一个隐喻的国际》一书,单论书名就值得细细玩味。这书名一则大,一则新。“大”自是指其所论内容之规模“中医学”甚大。全书不过二百页,是一本小书。但以小书论大题,非徒巨著之节略,疾病、学派之清单也。乃是因其中医全貌了然于胸,厚积薄发。著小书意在浅显,不管中医全貌,而识中医之真知灼见。另一关键“新”在于“隐喻”这一事物。隐喻与中医所言之“援物比类”“象思想”类似,而更为体系深入。
以余管见,中医言语的隐喻研讨提起了一个被中医学界忽视已久的重要问题——在肉眼不察的身体内部,中医理论让我们看见了什么,他又是怎样让我们看见的?序言“中医言语描绘了一幅人体的隐喻国际”的一系列提问,就是对该书的简言点题,即从中医内部的详细理论或者现象如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中药丹方等动身,剖析这些理论或现象是怎样凭借隐喻的认知手法被知道和建构的。这本书不仅指出了隐喻在中医理论建构的根本效果,更重要的是供给了该理论是怎样被建构一个合理计划。换而言之,他是对中医理论根源的探求。
向来中医界汲汲于中医理论根源之探求者可谓不胜枚举,而医理之至真名言亦可谓浩如烟海。然此书借隐喻洞见中医理论根源,较之前人,不可谓不新。然做学问不唯求新,必要以求至真至信之理为首,只以五行为例便可见贾春华治学求真之志。顾颉刚说:“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这种思想律是用取象比类拟定的,此结论已无贰言。然此结论之下潜藏的证明办法,好像向来总是枚举各种案例循环着五行与取象比类的彼此引用。可是这儿却展现了五行是取什么象,又是怎样比类的。贾春华以为五行,甚至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中药丹方等,是人们借自身身体感知日常生活的生物、物理、化学经历的再加工。此种再加工中象不是事物自身,而是被感知的事物的部分特征。或详细而言,水这一事物不是水自身,而是活动的事物、是冰冷的事物、是安静的事物……这些水的特征被中医用来描绘身体内部看不见的“水”,这就是中医学的“取象”。至于“比类”,则远不如我本来了解的那样简略,贾春华借用了一个名为隐喻结构理论的理论来阐释中医学的“比类”,这个隐喻结构理论的关键就是在以象喻象时,人遵循了象和象对称的特别规则。试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知道五脏相克的呢?他是把五材相克的结构关系完整地映射到五脏上,这就是象与象的对称映射。此种隐喻的中医学言语的特征就是取象比类的内在。推究而论,一门学科的言语实际上就是一门学科的受盛之体,经过研讨中医言语之至理,来彰显中医学科之至理,此即谓“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之意。
医学的问题是没有尽头的,但是医学的办法确是有限的;对医学的探求路途是多元的,但是医学的意图确是单纯的;医学的本体是关于生老病死的情与理,中医学从头到尾就笃行此道。言为心声,若要领会中医学的中心,怎样能旷费其言语研讨。因而,《中医学——一个隐喻的国际》之于中医言语研讨实乃开山之作。(李建国)
|